东湖有渔父,艇倚清溪濑。
垂竿秋雨中,棹歌夕阳外。
九月芦花白,西风鲤鱼大。
钓亦未必得,得亦未必卖。
扣之默无言,鼓枻悠然迈。
东湖有渔父,艇倚清溪濑。
垂竿秋雨中,棹歌夕阳外。
九月芦花白,西风鲤鱼大。
钓亦未必得,得亦未必卖。
扣之默无言,鼓枻悠然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东湖的渔父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邵长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渔父独享秋日美景的画面。
首句“东湖有渔父,艇倚清溪濑”,点明了地点和人物身份,一位渔父静静地停泊在清澈溪流边的小舟上,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垂竿秋雨中,棹歌夕阳外”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渔父在秋雨中垂钓,而远处则是夕阳映照下的景象,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渔父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九月芦花白,西风鲤鱼大”则将季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九月的芦花洁白如雪,西风吹过,似乎预示着丰收的季节,而此时的鲤鱼也因季节变化而变得肥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渔父生活中的收获与满足。
“钓亦未必得,得亦未必卖”表达了渔父对生活的淡泊态度,钓鱼并非为了获取物质的回报,而是享受其中的乐趣。这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使得渔父的形象更加高洁,富有哲理意味。
最后,“扣之默无言,鼓枻悠然迈”描绘了渔父面对询问时的沉默与从容,以及他离开时悠然自得的姿态。这种不为外界所动的平静,正是渔父内心世界的写照,也是诗人对他生活态度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渔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充满了哲思与美感。
豫子殉其道,井生贵所希。
坎流邈殊涂,既济愉同归。
比肩通异理,蒙袂轻调饥。
蹇余纫秋兰,升高搴野薇。
剥芧充晨餐,畜荷资霜衣。
离离劈椒房,鼎鼎闭松扉。
履石探晴云,临崖款夕晖。
益知荣公乐,渐看卜子肥。
颐生喻明窗,观物避炎威。
随兹寒暑谢,遁迹冀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