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稀。
小寺鸣钟晚,深林透日微。
野花春后发,山鸟涧中飞。
或有相逢者,多因采药归。
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稀。
小寺鸣钟晚,深林透日微。
野花春后发,山鸟涧中飞。
或有相逢者,多因采药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大慈道》,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林景象。首句“青苔生满路”写出了山路的荒凉与寂静,青苔覆盖,少有人迹,暗示了环境的偏僻。接着,“人迹至应稀”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几乎不见人的踪影。
“小寺鸣钟晚”描绘了傍晚时分,远处寺庙传来悠扬的钟声,增添了时光流转的意蕴,也衬托出山林的深邃。而“深林透日微”则通过“透”字,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穿透茂密树林的缝隙,光线微弱而斑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野花春后发,山鸟涧中飞”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山鸟在涧中飞翔,野花在春天绽放,富有生机。
最后两句“或有相逢者,多因采药归”,点明了山中可能偶尔会有访客,他们可能是寻找药材的隐士,这既呼应了前文的“小寺”,又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慈道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