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征人湿拥毡,犹将愁思曲中传。
向来有句真成谶,小雨斜风十四弦。
马上征人湿拥毡,犹将愁思曲中传。
向来有句真成谶,小雨斜风十四弦。
这首宋朝许及之的《十四弦》,以“马上征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边塞战士在行军途中,内心愁绪难抑,通过音乐抒发情感的画面。诗中的“十四弦”,可能指的是乐器的弦数,暗示了演奏者所用乐器的种类或大小,与音乐的哀婉相呼应。
首句“马上征人湿拥毡”,生动地刻画了边疆战士在恶劣天气下,身披厚重的毛毡,骑马行进的情景。这里的“湿”字,不仅指天气的湿润,也暗含了战士们内心的潮湿,即他们因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而产生的忧郁情绪。
次句“犹将愁思曲中传”,进一步揭示了战士们通过音乐来表达和传递内心的情感。在艰苦的环境中,音乐成为他们寄托情感、排解愁绪的重要方式。这句诗体现了音乐在古代社会,特别是边疆战士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后两句“向来有句真成谶,小雨斜风十四弦”,则以一种深沉的意味,表达了音乐与命运之间的微妙联系。这里的“向来有句”暗示了之前某句话或预言,实际上已经预示了某种不幸或结局。“真成谶”则强调了这句话的准确性和预言性质。最后,“小雨斜风十四弦”既是对前文情境的补充,也是对音乐力量的一种象征性描述。十四弦的乐器在细雨斜风中演奏,仿佛是自然界的微弱回响,与战士们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使得音乐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成为了连接现实与想象、个人情感与宇宙秩序的桥梁。
整体而言,《十四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战士在艰苦环境下的情感世界,以及音乐作为心灵慰藉的独特力量,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至日阳初复,丰年瑞遽臻。
飘飖初未积,散漫忽无垠。
万木青烟灭,千门白昼新。
往来冲更合,高下著何匀。
望好登长榭,平堪走画轮。
马寒毛缩猬,弓劲力添钧。
客醉看成眩,儿娇咀且颦。
虚堂明永夜,高阁照清晨。
树石诗翁对,川原猎骑陈。
冻狐迷旧穴,饥雀噪空囷。
此土偏宜稼,而予滥长人。
应须待和暖,载酒共行春。
问陶彭泽,有田园活计,归来何晚。
昨梦皆非今觉是,实迷途其未远。
松菊犹存,壶觞自酌,寄傲南窗畔。
闲云出岫,更看飞鸟投倦。
归去请息交游,驾言焉往,独把琴书玩。
孤棹巾车丘壑趣,物与吾生何恨。
宇内寓形,帝乡安所,富贵非吾愿。
乐夫天命,聊乘化以归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