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翻香令》
《翻香令》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翻香令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0)
注释
金炉:金属铸的香炉。
麝煤:即麝墨。
惜香:珍惜麝香、供香。
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重闻:再嗅。
余熏:余留的香味。
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
偷盖:暗暗地盖上。
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
沈水:即沉水、沉香木。
然:“燃”的本字。
氤氲:弥漫的浓烈的香气。
嫌怕:厌弃而害怕。
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
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
翻译
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
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鉴赏

这首宋词《翻香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闺中女子品香的情景。首句“金炉犹暖麝煤残”形象地写出香炉中燃烧过的麝香余温尚存,暗示着女子对香的珍爱和回味。次句“惜香更把宝钗翻”则通过动作描写,女子小心翼翼地转动宝钗,仿佛想让香气再次飘散。

“重闻处,馀熏在”两句强调了香的持久和美好,女子再次品味时,发现这次的香气比以往更加浓郁。“背人偷盖小蓬山”一句,女子偷偷地为自己营造一个香气缭绕的小世界,如同置身于仙境之中。“更将沈水暗同然”中的“沈水”是一种名贵的香料,女子悄悄点燃,增添香气的层次。

最后,“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表达了女子对香的执着和情感的投入,她希望这种香气能长久弥漫,象征着她对爱情的深深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担心香气消散的微妙情绪。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香的意象,展现了女子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宋词婉约含蓄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陈都事使云南兼寄李仲渊廉访

送君铨选使滇池,部落诸贤想自题。

明月先经夔子北,长风却度夜郎西。

山横塞雨骅骝滑,花发蛮云杜宇啼。

为问霜台李廉访,白头官满尚羁栖。

(0)

阳羡茶

南山茶树化劫灰,白蛇无复衔子来。

频年雨露养遗植,先春粟粒珠含胎。

待看茶焙春烟起,箬笼封春贡天子。

谁能遗我小团月,烟火肺肝令一洗。

(0)

西湖曲

西湖春水绿于酒,西湖女儿娇似柳。

依稀二月三月春,攀折千人万人手。

我有一索青铜钱,明朝也买下湖船。

试歌断臂孤儿曲,湖上岂无人解传。

(0)

梅花扇

香雪缀晴梢,东风暖未消。

路经苏小墓,船泊段家桥。

瘦倚吟边竹,寒低月下箫。

逋仙杳何许,千古若为招。

(0)

杏花鹅

溪上好鹅宾,相呼雪一群。

柳根春水煖,来泛杏花云。

(0)

效老杜出塞九首·其八

月落悲笳动,群马萧萧鸣。

惊沙寒掠面,急柝催晨征。

中天怒招摇,白光射霓旌。

肠断陇头水,乌乌闻哭声。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