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淮上杂诗六首·其二》
《淮上杂诗六首·其二》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暗开淮水平,远见孤城出。

出舟问舟子,遽对那能悉。

始闻庄生台,还想观鱼日。

果得真隐心,鱼鸟情非密。

(0)
注释
暗开:悄然显现。
淮水:淮河。
孤城:孤立的城市。
舟子:船夫。
遽对:急忙回答。
悉:详细。
庄生台:庄周梦蝶故事中的台子,可能象征隐居之处。
观鱼日:过去观赏鱼儿的日子。
真隐心:真正的隐居之心。
鱼鸟情非密:鱼鸟之间的相处并非亲密无间。
翻译
水面暗暗泛起涟漪,远方孤城若隐若现。
上船询问船夫,他却匆忙回答,详情难以详尽告知。
初次听说庄生台,忆起往昔观鱼的日子。
最终找到真正的隐居之地,鱼鸟相伴并非亲密无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淮河上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暗开淮水平”写出了淮河水静静地流淌,光线昏暗中水面开阔。接着,“远见孤城出”描绘远处一座孤独的城市逐渐显现,显现出空间的辽阔与城市的孤独。

诗人向舟子询问,但舟子的回答让他感到困惑,无法完全理解(“遽对那能悉”)。诗人由此联想到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始闻庄生台”),暗示自己也在追寻一种超然或哲理的境界。他回忆起过去观鱼的日子,可能是在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还想观鱼日”)。

最后两句“果得真隐心,鱼鸟情非密”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与自然的鱼鸟相处,才能体验到那份无需多言的默契和内心的宁静。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淮河景色和典故,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愿望。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江居寄关中知己

多病多慵汉水边,流年不觉已皤然。

旧栽花地添黄竹,新陷盆池换白莲。

雪月未忘招远客,云山终待去安禅。

八行书札君休问,不似风骚寄一篇。

(0)

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

白发久慵簪,常闻病亦吟。

瘦应成鹤骨,闲想似禅心。

上国杨花乱,沧洲荻笋深。

不堪思翠巘,西望独沾襟。

(0)

寄题华严韦秀才院

三面楼台百丈峰,西岩高枕树重重。

晴攀翠竹题诗滑,秋摘黄花酿酒浓。

山殿日斜喧鸟雀,石潭波动戏鱼龙。

今来故国遥相忆,月照千山半夜钟。

(0)

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

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

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䍦。

(0)

闻州中有宴寄崔大夫兼简邢群评事

箫管筵间列翠蛾,玉杯金液耀金波。

池边雨过飘帷幕,海上风来动绮罗。

颜子巷深青草遍,庾君楼迥碧山多。

甘心不及同年友,卧听行云一曲歌。

(0)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