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开淮水平,远见孤城出。
出舟问舟子,遽对那能悉。
始闻庄生台,还想观鱼日。
果得真隐心,鱼鸟情非密。
暗开淮水平,远见孤城出。
出舟问舟子,遽对那能悉。
始闻庄生台,还想观鱼日。
果得真隐心,鱼鸟情非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淮河上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暗开淮水平”写出了淮河水静静地流淌,光线昏暗中水面开阔。接着,“远见孤城出”描绘远处一座孤独的城市逐渐显现,显现出空间的辽阔与城市的孤独。
诗人向舟子询问,但舟子的回答让他感到困惑,无法完全理解(“遽对那能悉”)。诗人由此联想到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始闻庄生台”),暗示自己也在追寻一种超然或哲理的境界。他回忆起过去观鱼的日子,可能是在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还想观鱼日”)。
最后两句“果得真隐心,鱼鸟情非密”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与自然的鱼鸟相处,才能体验到那份无需多言的默契和内心的宁静。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淮河景色和典故,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愿望。
三面楼台百丈峰,西岩高枕树重重。
晴攀翠竹题诗滑,秋摘黄花酿酒浓。
山殿日斜喧鸟雀,石潭波动戏鱼龙。
今来故国遥相忆,月照千山半夜钟。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
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
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