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吴先生的赞赏和对他前往拜访苏副使的期待。"闻名欣识面"一句,体现了对吴先生名声的仰慕和初次见面的欣喜;"异好有同功"则强调了他们虽然爱好不同,但都能达到相似的成就。
诗人自谦地说"我亦惭吾子",表达出对自己不如吴先生之处的谦逊,同时也流露出对吴先生的敬佩。"人谁恕此公"进一步赞美了吴先生的为人,暗示他的德行令人钦佩,如同宽恕之人。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描绘了两位老人相见的场景,暗示他们的年事已高,相聚之日如同秋风中的万里相逢,显得尤为珍贵。最后,诗人以"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收尾,借任安的典故,形容吴先生虽年迈但风采依旧,形象生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吴先生的深厚友情和对其品格的赞美。
袁子海上来,华年抱奇术。
远之金台游,遂为龙门客。
立谈拜双璧,再见赐千金。
烜赫日月光,浩荡风云心。
五侯不敢狎,七贵遥相待。
独步群贤中,高视九州外。
一朝随龙飞,峨冠登凤池。
紫诰承天恩,彩笔挥英辞。
朝趋金銮殿,暮直苍龙阙。
鸣珂禁苑风,锡宴金闺月。
而我疏朽质,乃于天上逢。
握手玉堂迥,论文丹禁通。
冠玉岂长贫,燕颔自食肉。
抵掌青云中,相看笑流俗。
丈夫未得志,或为愚者欺。
咄嗟洛阳妇,叱咤淮阴儿。
騄駬异款段,荆仆岂燕石。
不逢乐与和,吁嗟何人识。
虎变不足惊,明月知我心。
因君秉清鉴,一奏高山音。
谁道虹桥路不通,犹传仙蜕锦函中。
金鸡故乱钟声早,玉女遥悬镜影空。
九曲棹歌嘘夜月,一横铁笛起秋风。
石门烟雨天游晚,合与疏灯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