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不成寐,微凉生小楼。
云消沧海霁,天接故园秋。
群动杳难息,清光静不流。
袁宏有高咏,倾赏感邻舟。
永夜不成寐,微凉生小楼。
云消沧海霁,天接故园秋。
群动杳难息,清光静不流。
袁宏有高咏,倾赏感邻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月夜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永夜不成寐”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漫长的夜晚,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接着,“微凉生小楼”一句,不仅描绘了室外的微凉之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清凉或淡淡的忧愁。
“云消沧海霁,天接故园秋”两句,诗人以广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云散海清,天色与故乡的秋天相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寄托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群动杳难息,清光静不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群山、动物等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似乎在这一刻都静止了,只有清冷的月光静静地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最后,“袁宏有高咏,倾赏感邻舟”引用了东晋文学家袁宏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高雅诗作的欣赏和共鸣,同时也借“邻舟”表达了与他人共赏美景的喜悦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诗人面对月夜时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久知灵境无缘到,今被春风引得来。
上帝殿头闻雨过,仙人石面欠花开。
便烧沈水礼三拜,快引流霞釂一杯。
落日断霞催去紧,掉巾祇等白鸦回。
一味清贫好送年,堪嗟柴炭买无钱。
生涯幸与干戈远,不管天明听雨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