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从容。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从容。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藏不露的高士生活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对世俗隔绝的向往。开篇“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已设置了一种超脱红尘、寂寞幽深的意境,其中“龟峰”象征着长寿与安稳,“岩壑”则是山谷之间的静谧之所。
诗人通过“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白云”象征着高洁与悠闲,而“山童”则是山中的人,他们不需要刻意去清扫什么,因为自然界已经给予他们一种纯净无瑕的状态。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干扰的担忧。烂柯指的是桃花盛开时节,这里暗示着外面世界的喧嚣和尘俗,而诗人希望保持自己与世间不同的生活状态。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描绘。诗人在山中采集野趣,用自然界中的材料(如树枝、叶子)搭建起自己的小天地,“石鼎团龙”更是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从容。吟啸百年翁。行乐少扶筇”则透露出诗人的悠然自得,他享受着岁月带来的宁静,虽然已经是一位百岁老翁,但仍能从容不迫地生活,每日里都在山林间徜徉,只是偶尔需要一点点的支持而已。
“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这里的“镜水”、“柴桑”都是静谧美好的意象,而“门掩清风”则是对外界隔绝的一种选择。
最后,“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代和自然美景的怀念。晋人指的是古代的人,他们已经不再,而现在只剩下美好的山林与夕阳相伴。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则是对这种隐居生活的一种总结。诗人在禅修之外,更加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在明月和千松之间,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士生活的深情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