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
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
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漆室中的哀怨心情。"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两句,通过历史上的桓公比喻和孔子的尊崇,表现了统治者的强大权威与文化的崇高地位,暗示女子所处环境的严苛与压抑。
接下来的"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则直接抒写女子的不幸和哀伤。"倚楹女"意指依靠门柱的女子,她的心情如同那被束缚的身躯,无法解脱。"徒为鲁君忧"则揭示了女子之所以哀怨,是因为她深陷于为鲁国统治者的忧愁所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暗示的手法,展示了一种文化与权力的强势,以及个体在这样的背景下的无奈与哀伤。同时,也隐含了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态度。
肃肃群公表,经纶恊大猷。
高名悬白日,正气凛清秋。
迁谪君臣分,安危社稷忧。
孤忠排众楚,远梦恋东周。
郡化馀波溢,军容古法脩。
迟迟登汲黯,侃侃见韩休。
荐德舆情共,图王庙略投。
艰难支厦木,契合济川舟。
赤舄星辰近,文袍彩翠浮。
殊恩沾赐予,庶品属甄收。
礼乐恢天步,冈陵迈海筹。
词林森玉树,鼎位入金瓯。
柱石人方倚,丹青地已优。
愿乘川至运,千载奉宸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