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知己集琳宫,文武升沉气味同。
仙乐几回来座上,梵音半夜落天中。
幻身何日脱尘劫,慧眼于今识色空。
兴尽归来情不尽,晨昏隐隐丽谯东。
天涯知己集琳宫,文武升沉气味同。
仙乐几回来座上,梵音半夜落天中。
幻身何日脱尘劫,慧眼于今识色空。
兴尽归来情不尽,晨昏隐隐丽谯东。
这首宋诗《宿西湖净寺听僧乐梵呗》是赵善漮所作,描绘了诗人寓居西湖净寺时,聆听僧人演奏的音乐和梵呗(佛经歌咏)的场景。首句“天涯知己集琳宫”形象地写出诗人与僧侣们在寺庙这一清净之地相聚,如同远方知交般亲近。"文武升沉气味同"则暗示他们虽然身份各异,但心灵相通,有着相似的志趣。
“仙乐几来回座上”描绘了僧人的音乐如仙籁般悠扬,多次在诗人耳边回荡,给静夜增添了一份神秘与超凡。"梵音半夜落天中"进一步强调了梵呗的深远意境,仿佛直达天际,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幻身何日脱尘劫”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解脱生死的向往,而“慧眼于今识色空”则揭示出诗人通过音乐和佛法,洞悉了世间万物的虚幻本质。最后,“兴尽归来情不尽,晨昏隐隐丽谯东”以景结情,诗人虽离开寺庙,但那份禅意与情感却如晨昏之光照亮了东边的城楼,余韵悠长。
整首诗通过视听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佛教音乐的深深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宋代理性与禅意交融的美学追求。
鱼虾泳大海,龙困污池埋。
鸾凤气塞吭,百鸟鸣其喈。
犹吾吕夫子,短褐包壮怀。
举脚踏青云,失势寸步乖。
却视后来辈,厌己犹积柴。
否屯岂我独,升泰奚人皆。
一别春四归,聚首邈不谐。
前日忽踵门,谒与行李偕。
相迎把交臂,似合已擘钗。
于时节清明,花净无纤霾。
共引不算觞,倾泻犹长淮。
歌诗互挑战,舒惨出百骸。
愁吟惨春晖,乐咏舒寒荄。
男儿万里心,无作伏枥騧。
天王下科诏,罗俊基泰阶。
盍行取好官,一为光同侪。
古人不可见,空名留竹素。
幸而并世生,千里或相去。
怀贤我何劳,蓄道公其富。
老骥伏枥鸣,使看驽骀步。
浩歌掉簪绂,思极江山趣。
西风动游袂,撇在千岩路。
贱子匹马来,邂逅一相晤。
既见豁所怀,私心愿执御。
论议攻不破,牢若金城固。
作诗遗长髯,知异众人遇。
常恨春日少,况遭风雨多。
桃李冷不觉,□□如浊河。
广陌断游骑,寂不闻行歌。
方其正雨时,乐事空蹉跎。
晴来又累朝,日暖风祥和。
红入桃李枝,绿转池塘波。
何曾到花下,把酒呼青蛾。
屈指九十期,今已一半过。
系日乏长绳,欲却无神戈。
花落解笑人,谓我前言何。
上巳曾陪宴后池,风光一匝又花时。
当年簪履谁犹在,今日门墙独未离。
步怯园林虽晚到,恩深草木已先知。
都人不省忧民病,只讶行春绣旆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