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侯自学道,往往造渊静。
不以宇宙广,而为一涂竞。
桃李常不言,侪类辄爱敬。
乃知君子器,宜从大夫政。
在朝量已优,告归韵尤胜。
名班三殿旁,身逐一帆正。
花落春水生,天合松陵镜。
或逢乡曲人,争席昧名姓。
刈草先人庐,种松邱垄径。
倏忽秋风生,相望北枝劲。
所恐竟脱屣,杳与海鸥泳。
吴侯自学道,往往造渊静。
不以宇宙广,而为一涂竞。
桃李常不言,侪类辄爱敬。
乃知君子器,宜从大夫政。
在朝量已优,告归韵尤胜。
名班三殿旁,身逐一帆正。
花落春水生,天合松陵镜。
或逢乡曲人,争席昧名姓。
刈草先人庐,种松邱垄径。
倏忽秋风生,相望北枝劲。
所恐竟脱屣,杳与海鸥泳。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送吴编修敬舆》。诗中描绘了吴编修(即吴敬舆)的品行和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吴侯自学道,往往造渊静”点明了吴敬舆通过自我修炼,达到了内心的宁静深邃。接着“不以宇宙广,而为一涂竞”表达了他不被外界的广阔世界所迷惑,而是专注于自己的道路。桃李不言自会吸引人们的喜爱和尊敬,“侪类辄爱敬”形象地描绘了吴敬舆高尚人格的魅力。
“乃知君子器,宜从大夫政”进一步赞扬了吴敬舆的品德和能力,认为他不仅适合在朝堂上发挥才能,退隐后的生活也充满了诗意。“在朝量已优,告归韵尤胜”描述了他在官场和归隐时都表现出色,展现了其多面才华。
“名班三殿旁,身逐一帆正”写出了吴敬舆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他归隐时的平静生活。“花落春水生,天合松陵镜”描绘了自然美景与吴敬舆心境的和谐统一,象征着他的生活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或逢乡曲人,争席昧名姓”表现了吴敬舆与乡邻之间的和谐相处,即使在归隐后仍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刈草先人庐,种松邱垄径”则展示了他对家庭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爱护。
最后,“倏忽秋风生,相望北枝劲”预示着时光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吴敬舆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所恐竟脱屣,杳与海鸥泳”则是对吴敬舆可能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希望他能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敬舆个人品质、生活态度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深深敬仰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