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见韶娘梳鬓好,钗燕傍云飞。谁掬彤霞露染衣。
□玉透柔肌。梅花瘦雪梨花雨,心眼未芳菲。
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
每见韶娘梳鬓好,钗燕傍云飞。谁掬彤霞露染衣。
□玉透柔肌。梅花瘦雪梨花雨,心眼未芳菲。
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梳妆的情景,语言优美,意境淡远。"韶娘梳鬓好"一句,直截了当地描写了女子梳头的场景,而"钗燕傍云飞"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发饰和天上的云朵联系在一起,增添了一份仙气。接下来的"谁掬彤霞露染衣",以一个疑问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美丽的赞赏,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神秘感,仿佛她的美貌是由天上降临的。
"□玉透柔肌"一句中的"□玉"通常指代美玉,此处暗示女子肌肤如同美玉般细腻光滑。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赞扬了女子的容颜,更强调了她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
后面的"梅花瘦雪梨花雨,心眼未芳菲"则转换了画面,将春日的景色与女子的妆容相结合。这里的"梅花"、"梨花"都是早春的象征,但诗人却说"心眼未芳菲",表达了一种春意盎然而又不完全展现出来的情趣。
最后两句"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则是对前文情景的总结和升华,通过女子梳妆的声音、柳枝的风声,以及内心的感受,将整个画面和情绪引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与喜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女子妆容的赞赏,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意境清新的美学氛围。
束发同执经,交分人莫如。
我愚百无成,蹭蹬空林居。
君文最奇崛,二十魁荐书。
青衫何太晚,警捕殊区区。
是月蝉始鸣,秀色连郊墟。
俶装趋海邑,指期当憩车。
老大恋亲友,暂别犹欷歔。
况此一分手,归期三载馀。
积雨山川晦,新晴氛雾除。
殷勤送客吟,掺执行子裾。
愿言乘高风,矫翮凌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