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赵知宗三首·其三》
《挽赵知宗三首·其三》全文
宋 / 刘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寓里身重到,孱生谒屡通。

俭钦行己素,健识养生功。

归旆庐山远,清尊洛下同。

遥怜猿鹤恨,蕙帐失仙翁。

(0)
翻译
寓居之处身体沉重,虚弱的孩子多次拜见。
他崇尚节俭,行事一贯朴素,深知健康养生之道。
返回的旌旗指向遥远的庐山,清酒虽在洛水边共享。
遥想那里的猿鹤定会遗憾,因为失去了仙翁的惠帐陪伴。
注释
寓里:居住的地方。
身重:身体沉重。
孱生:虚弱的孩子。
谒:拜见。
俭钦:崇尚节俭。
行己素:行事朴素。
健识:深知。
养生功:养生之道。
归旆:返回的旌旗。
庐山:庐山。
清尊:清酒。
洛下:洛水边。
遥怜:遥想。
猿鹤恨:猿鹤的遗憾。
蕙帐:仙翁的居所。
失:失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宰的作品,名为《挽赵知宗三首(其三)》。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赞美对方清高脱俗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寓里身重到,孱生谒屡通。"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可能是因为身体不适或生活上的某些困顿而感到沉重,但仍然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这也反映出诗人的坚韧不拔。

"俭钦行己素,健识养生功。"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赵知宗的赞美,认为他生活节俭、品德高尚,并且懂得如何保持健康和养生。这是对友人品格和生活态度的高度肯定。

"归旆庐山远,清尊洛下同。"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对朋友归隐山林的生动场景,以及自己与朋友相聚时的情景。庐山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居之地,这里提及可能暗示着友人的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人生选择。

"遥怜猿鹤恨,蕙帐失仙翁。"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与朋友相处时美好时光的怀念。在这里,“猿鹤”和“蕙帐”都可能是用来比喻远方或隐逸生活的意象,而“失仙翁”则更加突出了诗人对于友人超凡脱俗之感的强烈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己与朋友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赵知宗的崇敬和深切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向往自由、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

作者介绍
刘宰

刘宰
朝代:宋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居庸道中竹枝·其一

牵车驰马夜无停,不辨容颜只辨声。

非是长歌即长叹,一般行路两般情。

(0)

唐马为士启题·其二

雄姿逸气真龙种,赤雾团身白玉蹄。

自是西来第一匹,东风萧散不闻嘶。

(0)

夜宿临淮营梦种子·其二

绕膝踉跄捧一编,分明梦里见娟娟。

临淮营内中宵月,应照来生未了缘。

(0)

姚山给事求山居六咏·其六野亭

秋日野亭上,四望尽青山。

飞鸟去无极,白云相对閒。

(0)

姚山给事求山居六咏·其四清阴谷

阳和二三月,绿柳垂满地。

春风吹暂开,望见南山际。

(0)

赐游西苑同诸学士作·其三

日照千门万户开,参差楼观出飞台。

地灵长看红云绕,天近时迎翠辇来。

绝好西山如华岳,何须东海觅蓬莱。

微臣几度陪游豫,欲继卷阿愧乏才。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