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和镜中我》
《三和镜中我》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百骸虽在果谁亲,本地风光见是真。

隐几正忘吾与我,开奁忽讶彼何人。

叔敖还许伶优学,西子何如里妇颦。

遥想当年游镜殿,化身千百未为神。

(0)
鉴赏

这首诗《三和镜中我》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镜像的比喻,深刻地探讨了自我认知、身份认同以及人性的多面性。

首联“百骸虽在果谁亲,本地风光见是真”以“百骸”象征身体,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使身体还在,又有谁真正关心或理解自己呢?这里的“本地风光”则暗喻了真实的自我,即不被外界干扰、不被他人定义的内在本质。这一联表达了对自我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在复杂社会关系中保持独立人格的渴望。

颔联“隐几正忘吾与我,开奁忽讶彼何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通过“隐几”(靠在几案上)的状态,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忘却自我的境界。然而,当他打开妆奁(化妆盒),却惊讶地发现镜中的“彼”(他者)是谁,这反映了在追求内心平静的同时,对自我形象的反思与疑惑。这一联巧妙地将外部世界的映像与内心的自我探索相结合,展现了个体在寻求自我认知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

颈联“叔敖还许伶优学,西子何如里妇颦”运用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叔敖(春秋时期楚国的贤相)与伶优(宫廷乐师)的故事,以及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里妇(乡村妇女)的表情对比,旨在说明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命运,不应仅凭外在形象或地位来评价一个人。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差异,以及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尾联“遥想当年游镜殿,化身千百未为神”以想象的方式回顾过去,设想在镜殿中化身千百次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自我认知和身份探索的无限可能性的思考。尽管化身千百次,但最终仍未能成为真正的神明,暗示了人类在追求自我超越时的局限性和永恒的探索之旅。这一联以一种超脱而又略带悲观的视角,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在复杂的人性世界中,自我认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综上所述,《三和镜中我》通过镜像的隐喻,深入探讨了自我认知、身份认同、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在复杂社会关系中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性。林希逸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引导读者反思自我,探索人性的奥秘。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念奴娇·其一咏牡丹

洛阳地脉,是谁人、缩到海涯天角。

绿树成阴芳雾底,得见当年台阁。

园杏贵客,海棠姬侍,拥入青油幕。

人间那有,风流天上标格。

如困如懒如羞,夜来应梦入,西瑶仙宅。

为你闲风轻过去,□□不教妨却。

娇不能行,笑还无语,惟把香狼藉。

花花听取,年年无负春约。

(0)

僧可正真赞

古岩气骨,春风面皮。

是人认得灵溪,灵溪元自不知。

一片妙庄严域,千古万古光辉。本堂老人书。

(0)

送董伯和西归

叶叶青霞衣,来赴山中期。

相看到忘言,日夜春风吹。

昨夜雨潇潇,今日君欲归。

人生如梦寐,世道正崄巇。

我发白已委,况堪生别离。

君归不可驻,我心得君知。

阑干与云平,白鸟来往飞。

安得身有翼,长与相追随。

举手一揖别,不作儿女悲。

一樽尚可同,百里非天涯。

(0)

看花吟

少陵野老老更痴,看花看开千万枝。

安乐窝中打乖叟,看花只看半开时。

二贤看花各有意,我亦有意看离披。

红飞换得绿阴出,潇洒颇与老眼宜。

麦风扬尘野色秀,梅雨蒸叶香气滋。

避人好鸟著巢稳,争春蜂蝶今何之。

本来生意无间断,静看游戏造物儿。

不观圣人画剥卦,剥穷于上复下随。

嗟乎人事正如此,盛非终盛衰非衰。

衰盛相乘乃常理,盛不必喜衰奚悲。

谁知世情偏喜盛,我看花衰我自知。

(0)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

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

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

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0)

都梁八首·其二

天外纤云尽,山巅望眼遥。

平淮剪绿野,白塔界晴霄。

客里风光异,吟边物象骄。

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