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度吕梁,回首见萧县。
桃源何处村,千家寄高岸。
扬帆度吕梁,回首见萧县。
桃源何处村,千家寄高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吕梁,回望时只见萧县的身影,心中不禁浮想联翩,仿佛那桃源仙境就在远方,却只能在高岸上的千家村中寻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扬帆度吕梁,回首见萧县。” 开篇即以壮阔的景象展现,诗人乘船航行,越过吕梁山,回头一望,萧县的轮廓清晰可见,既描绘了旅途中的壮丽风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绪。
“桃源何处村,千家寄高岸。”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想象中的桃源仙境似乎就在某个不知名的村庄之中,但只能在高高的河岸上遥望,表达了对理想之地的追寻与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通过对比与联想,诗人成功地将个人体验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联系,使得作品具有了广泛的共鸣性和艺术感染力。
我家皖公山,真面昔曾觏。
持节游西秦,太华雄陕右。
未若兹龙眠,翠泼衣痕皱。
骏马下平川,奔势往而复。
远峰昂然来,觕角距相斗。
屹若冠巨鳌,奇如飞灵鹫。
森竹蟠悬崖,节走蛟龙瘦。
当霤石骨穿,清寒透肌腠。
蹲踞如群羊,叱者鞭其后。
山深长官清,不须严斥堠。
我昔爱九华,兹山奇秀又。
放眼恣大观,毋为丘壑囿。
造化共镌镂,迹占金石寿。
秋风渡江去,高撷岭南秀。
夜寒不可寐,始觉衣衾单。
松涛搅天风,万窍鸣哀湍。
萧摵聒两耳,神耸清肺肝。
呼僧问所以,秉烛话更阑。
拔地数千仞,离天尺五看。
星斗夜可摘,六月生昼寒。
飞尘不能到,猿猱藉以安。
信是神仙宅,吾嗟卜筑难。
何时舍妻子,于此恣盘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