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重门夜静,庭户幽幽,蓦地闻砧。
杳不知何处,是云间过响,空外传音。
故乡未卜归日,栖薄愧飞沉。
漫对月兴怀,临风起叹,恻怆伤心。
登高盼来雁,想此际孤帏,几度停针。
想带绅宽减,向谁人借问,无计追寻。
但将数点清泪,滴在紫罗襟。
更倚遍朱阑,满头素丝应自今。
掩重门夜静,庭户幽幽,蓦地闻砧。
杳不知何处,是云间过响,空外传音。
故乡未卜归日,栖薄愧飞沉。
漫对月兴怀,临风起叹,恻怆伤心。
登高盼来雁,想此际孤帏,几度停针。
想带绅宽减,向谁人借问,无计追寻。
但将数点清泪,滴在紫罗襟。
更倚遍朱阑,满头素丝应自今。
这首元末明初刘基的《忆旧游·闻砧》描绘了一幅深夜思乡的画面。诗人闭门独坐,庭院寂静,忽闻远处砧声断续,仿佛来自云端之外,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他感叹自己漂泊不定,如同飞鸟沉浮,心中充满愧疚。面对清冷的月光,他不禁兴起怀旧之情,仰望空中南飞的大雁,想象着孤衾独眠的妻子此刻是否也在期盼他的归来,她或许正因思念而停下手中的针线。
诗人感慨万分,无人可倾诉,只能将无尽的哀愁化作几点清泪,滴落在紫色的衣襟上。他倚遍栏杆,看着满头白发,意识到时光荏苒,心生悲凉。整首词情感深沉,通过砧声和雁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人生的无常之感。
与玄虽非童九龄,向来亦既许攀鳞。
从容撰屦饱言论,我知公直社稷臣。
此心炯炯贯白日,何止不欺寻丈室。
霜台白简凛乘骢,史馆诛奸森直笔。
紫岩先生子张子,百世一人嗟已死。
室中八十四骊珠,千载流芳同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