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
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
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友人迁往他乡的不舍与惆怅之情。开篇即以“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比喻自己的微薄才华在广阔世界中显得如此渺小,无从施展。此句既显示了诗人谦逊的一面,也映射出其内心的自卑与不安。紧接着“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则是对自己身份地位的进一步削减,连孔子都未被世人敬重,更何况是普通如己之人。
诗中“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两句,则写出了物质交流中的不平等和代价问题。白玉和黄金都是珍贵之物,而斗粟(一斗谷子)和尺薪(一尺长的柴火)却是生活中极为普通且微不足道的东西。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上的巨大差异,以及个人在物质交换中的无力感。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木叶飘落,是秋天的标志,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着人事的变幻和个人的情感变化。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表明了友人即将离去,而自己则留在原地。"鼎湖"可能是指某一特定地区,这里作为友人迁往之地,增添了一份遥远和不可触及的感觉。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两句,则通过宝镜和丹经这两个象征着智慧与知识的物品,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遗忘和湮没。宝镜被苔藓所覆盖,丹经则被厚重的尘土掩埋,这些都是对过往知识和记忆的忽视。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中的“轩后”可能指的是古代车辆的后部,“攀龙”则是攀附于龙的比喻,意指依附于权贵。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去时代和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自己如今孤立无援的小臣之感。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则是在表达诗人希望能够留住一份友情和美好的记忆,并期待着这种情谊能够像春风化雨一般,深入人心,影响世人。
最后,“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则是对友人的送别之物的描写,这份礼物轻若白烟,却包含了沉甸甸的情意。而“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则是在表达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情,只能通过行动来传递。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时代沧桑、物是人非的无常感。
日高深院无人,杨花扑帐春云暖。
回文未就,停针不语,绣床倚遍。
翠被笼香,绿鬟坠腻,伤春成怨。
尽云山烟水,柔情一缕,又暗逐、金鞍远。
鸾佩相逢甚处,似当年、刘郎仙苑。
凭肩后约,画眉新巧,从来未惯。
枕落钗声,帘开燕语,风流云散。
甚依稀难记,人间天上,有缘重见。
四时之气秋气清,月之掬之水中精。
四时之月秋月明,桂之掬之木中英。
沆瀣蒸开黄烂熳,分似群仙清鼻观。
君家谁会术之幻,乘夜入月移此粲。
微风透帘日透窗,老叶弄缥花弄缃。
翁在中央季在旁,读万卷书字字香。
颤阏四开香入髓,薰融人欲发天理。
鲤伋点参贤父子,传芳后叶殊未已。
一枝五枝聊自诡,郤家窦家勿相侈,刘家正恐不免耳。
西清人表表,南涧迹陈陈。
麟笔可无托,雁行犹有人。
姓名知子旧,闻见与吾新。
自分宁攻苦,相期勿抗尘。
籍甚江西汝水头,功名驱作岭南游。
当机笔易千人阵,得意诗轻万户侯。
炫昼江山供泛爱,酣冬风雨送牢愁。
脚皲莫患无堪软,四海多情涂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