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门逃暑似蘧庐,忽有分司洛下除。
世事从呼惯牛马,乡心兼喜得熊鱼。
未论朱芾堪赊酒,依旧青山好著书。
厚禄自惭无寸报,主恩前后不曾虚。
戟门逃暑似蘧庐,忽有分司洛下除。
世事从呼惯牛马,乡心兼喜得熊鱼。
未论朱芾堪赊酒,依旧青山好著书。
厚禄自惭无寸报,主恩前后不曾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初得南廷尉报偶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获得新职位的喜悦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戟门逃暑似蘧庐,忽有分司洛下除。”以“戟门”象征官府,以“蘧庐”比喻简陋的居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逃离酷暑,突然得到在洛阳任职的消息时的惊喜心情。
颔联“世事从呼惯牛马,乡心兼喜得熊鱼。”运用了“牛马”和“熊鱼”的典故,前者指诗人习惯于忙碌的官场生活,后者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既对官场生活的适应,又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颈联“未论朱芾堪赊酒,依旧青山好著书。”“朱芾”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借指官位,诗人说即使没有足够的俸禄来买酒,但仍然可以在青山下静心读书,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
尾联“厚禄自惭无寸报,主恩前后不曾虚。”诗人表达了对丰厚俸禄的愧疚感,认为自己无法回报主上的恩惠,同时强调了主上对自己的恩情始终没有虚度,体现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仕途的感慨,又有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对君主的忠诚和谦逊。
东风无赖,压住西风紧。
此地属谁家,尚突兀、飞楼架蜃。
异乡异客,随例约登高,糕字窘。酒悲奋。
况是潜渊近。故园丛菊,料已抛荒尽。
路指小苏州,为问讯、南湖花隐。
平林浅渚,免得费攀跻,占蟹汛。听鸿阵。
算有吟秋分。
为春留影,当公麟、一幅西园高逸。
人在花中花在镜,巧借驻颜新术。
哀郢穷交,避秦旧侣,把臂芳林入。
庐山真面,认他黄九秦七。
怜我屏迹欢场,担头桃李,愁付观河集。
倚遍阑干人十二,惭问灵芬词格。
杏闹题新,棠颠号俊,还把年芳惜。
须眉如此,数帆台畔鸿迹。
何处昭阳殿。叹年年、为天磨折,霜鋋风箭。
也识玉颜人已去,尚自故林凄恋。
曾不见、闹春莺燕。
替诉同群栖托苦,祗哑哑、心事教谁辨。
恶声报,听人便。九霄鸾鹤翱翔惯。
到而今、一般潦倒,伤心劫换。
怪煞儿童涂抹易,狼籍墨痕成片。
剩终古、垂杨相伴。
到处雪装银世界,爱羽毛、守黑知难变。
凤随我,亦非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