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脚桥西久凿坏,谁教短棹犯围来。
文人不禄逢衰世,司命何心杀俊才。
瘗骨自铭埋笔冢,禭衣惟剪纸钱灰。
平生兄弟无多在,风雨连床有梦回。
鹤脚桥西久凿坏,谁教短棹犯围来。
文人不禄逢衰世,司命何心杀俊才。
瘗骨自铭埋笔冢,禭衣惟剪纸钱灰。
平生兄弟无多在,风雨连床有梦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哭子羽弟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充满了对亡弟深深的哀悼之情,以及对时局动荡、文人遭难的感慨。
首句“鹤脚桥西久凿坏”,以鹤脚桥为背景,暗示了逝去的兄弟与往昔的美好时光。接下来,“谁教短棹犯围来”一句,表达了对弟弟不幸遭遇的不解和痛惜,仿佛是在责问命运为何要让如此才华横溢之人遭受不幸。
“文人不禄逢衰世”点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文人学者难以生存的现实。接着,“司命何心杀俊才”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命运无情的愤怒与无奈,认为即使是掌管生死的司命也应怜惜才华出众之人。
“瘗骨自铭埋笔冢”描绘了弟弟去世后,诗人亲自为其安葬的情景,同时“笔冢”象征着弟弟生前的文学成就和对知识的热爱。“禭衣惟剪纸钱灰”则通过剪纸钱灰,寄托了对弟弟的哀思,纸钱化为灰烬,如同弟弟的生命消逝。
最后,“平生兄弟无多在,风雨连床有梦回”表达了诗人对兄弟情深的怀念,即使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也能在梦中与兄弟相聚,体现了诗人对亡弟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亡弟的哀悼,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