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书生不足论,春来憔悴寄荒村。
花閒也作南华梦,眼底还无北海尊。
风掠平波寒剪剪,云拖残雨昼昏昏。
兴来偶逐归禽返,镫火人家半掩门。
薄命书生不足论,春来憔悴寄荒村。
花閒也作南华梦,眼底还无北海尊。
风掠平波寒剪剪,云拖残雨昼昏昏。
兴来偶逐归禽返,镫火人家半掩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落魄书生在荒村中的凄凉境遇与内心深处的孤寂情感。开篇“薄命书生不足论”,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处境,暗示其命运多舛,难以言表。接着,“春来憔悴寄荒村”一句,通过季节的变化反衬出人物的身心疲惫,身处荒凉之地更显孤独。
“花閒也作南华梦,眼底还无北海尊”两句,运用典故,以“南华梦”比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北海尊”象征高远的理想或志向,表达了书生虽身处困境,但心中仍怀有不灭的希望与追求。“花閒”二字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凄美,与人物内心的挣扎形成对比。
“风掠平波寒剪剪,云拖残雨昼昏昏”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天色阴沉的画面,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恶劣天气,也暗喻了书生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迷茫与困惑。风的“寒剪剪”和云的“拖残雨”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强化了诗中氛围的压抑与沉重。
最后,“兴来偶逐归禽返,镫火人家半掩门”两句,以书生偶然兴起,追逐归鸟返回,与周围人家半掩的门户形成对比,既表现了书生对自由与温暖的渴望,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他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整个画面既有生机,又充满无奈与哀愁,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复杂心境和对命运的无力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逆境中挣扎、内心充满矛盾与希望的书生形象,展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瑟瑟秋声,萧萧天籁,满庭摇落空翠。
数遍丹枫,不见叶间题字。
人何处、千里婵娟,愁不断、一江流水。遥睇。
见征鸿几点,碧天无际。怅望月中仙桂。
问窃药佳人,谁与同岁。把镜当空,照尽别离情意。
心里恨、莫结丁香,琴上曲、休弹秋思。怕里。
又悲来老却,兰台公子。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