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穷已负菊花期,尚得诸公慰所思。
不遣白衣持酒至,共将乌帽入风吹。
紫萸秋浅浮觞少,黄叶山高策杖迟。
却恨社中人阙一,未将汤饼共追随。
途穷已负菊花期,尚得诸公慰所思。
不遣白衣持酒至,共将乌帽入风吹。
紫萸秋浅浮觞少,黄叶山高策杖迟。
却恨社中人阙一,未将汤饼共追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阮的作品,名为《九日陪金市诸友登高阳山二首(其一)》。诗中描述了在重阳节与朋友登山游玩的情景。
“途穷已负菊花期”,表明已经错过了赏菊的时节,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尚得诸公慰所思”,则是在说尽管如此,但仍然能够得到朋友们的安慰和理解,这里的“诸公”指的是诗人与之同游的朋友们。
“不遣白衣持酒至,共将乌帽入风吹”,描绘了一种自然而随意的情景,朋友们没有特意派人送来酒水,却一同戴着黑色头巾在风中漫步。这两句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为伴的悠然自得。
“紫萸秋浅浮觞少”,这里的“紫萸”指的是紫萸草,诗人用它来形容秋天的浅淡色彩,而“浮觞少”则是说杯中的酒很少,用以比喻时间的短暂和珍贵。
“黄叶山高策杖迟”,描述了金色的落叶覆盖的高山,诗人手持长杖慢慢行走的情景,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从容不迫、享受自然之美的心境。
最后两句,“却恨社中人阙一,未将汤饼共追随”,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社中的朋友共同参与此次登山活动的遗憾。这里的“社”可能是指一种文人聚会,诗人希望能够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享受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登高的景象和心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向往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