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春已去,孤花隐叶,怊怅倚阑心。
客游今倦矣,珍重韶光,还共醉花阴。
长亭短堠,向从来雨黯烟沈。
人何处,匣中宝剑,挂壁作龙吟。登临。
秦时明月,汉国山河,尽云寒雁噤。
行不得鹧鸪啼晚,苦竹穿林。
寻常总道归帆好,者归帆愁与潮深。
苍然暮,高山流水鸣琴。
十分春已去,孤花隐叶,怊怅倚阑心。
客游今倦矣,珍重韶光,还共醉花阴。
长亭短堠,向从来雨黯烟沈。
人何处,匣中宝剑,挂壁作龙吟。登临。
秦时明月,汉国山河,尽云寒雁噤。
行不得鹧鸪啼晚,苦竹穿林。
寻常总道归帆好,者归帆愁与潮深。
苍然暮,高山流水鸣琴。
这首《渡江云·赠文道希》是清代末期诗人沈曾植所作,以春天景色和离别之情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惜别之意。首句“十分春已去”,描绘了春意消逝的景象,透露出淡淡的感伤。"孤花隐叶,怊怅倚阑心",通过孤花与隐叶的对比,以及倚栏凝思的动作,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接下来,“客游今倦矣”表达出游子在外的疲惫,对韶华易逝的感慨。“珍重韶光,还共醉花阴”则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希望能与友人在花下共饮,以忘却旅途的疲倦。"长亭短堠"暗示了旅程的遥远,而“雨黯烟沈”则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人何处,匣中宝剑,挂壁作龙吟”借宝剑挂壁的孤独龙吟,寓言友人离去后的寂寥,也寄托了对友人壮志未酬的期待。下片“秦时明月,汉国山河”运用历史典故,寄寓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同时“云寒雁噤”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行不得鹧鸪啼晚,苦竹穿林”借鹧鸪的哀鸣和苦竹的形象,强化了离别的悲凉。最后,“寻常总道归帆好,者归帆愁与潮深”揭示了离别后对友人归程的担忧,而“苍然暮,高山流水鸣琴”以高山流水的意象,寄寓对友情的永恒和对知己的思念,以琴声收束全篇,余音袅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