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弘长老云山》
《寄弘长老云山》全文
元 / 马祖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曙雨初生螮蝀桥,梵山吟呗不移朝。

曾分禅榻春盘礴,更想云山夜寂寥。

茧纸题诗寻伴少,郫筒沽酒入城遥。

佛龛千丈金银界,照世酥灯弟子烧。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寄弘长老云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山之中的静谧与禅意。首句“曙雨初生螮蝀桥”以清晨的细雨和虹桥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喜爱。接下来,“梵山吟呗不移朝”一句,将视线转向山中寺庙,通过“吟呗”这一佛教仪式的声音,表现了僧侣们在晨光中诵经的场景,强调了宗教生活的庄严与持续性。

“曾分禅榻春盘礴,更想云山夜寂寥。”这两句通过回忆与想象,展现了诗人与长老共度禅修时光的美好记忆,以及对云山夜晚宁静的向往。这里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师徒情谊,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宗生活深邃的理解和追求。

“茧纸题诗寻伴少,郫筒沽酒入城遥。”这两句则转而描写诗人独自在茧纸上题诗的情景,表达了在寻找知音时的孤独感。同时,通过“郫筒沽酒”的行为,进一步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最后,“佛龛千丈金银界,照世酥灯弟子烧。”这两句描绘了寺庙内佛龛的辉煌景象,以及弟子们点燃酥灯照亮世界的场景,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也寓意着佛法的普照和对众生的慈悲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云山之中独特的禅宗生活风貌,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刻感悟和向往。

作者介绍
马祖常

马祖常
朝代:元   字:伯庸   籍贯:元代色目   生辰:1279~1338

  经历: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猜你喜欢

齐天乐.得遇

悟浮生幻化,速把恩情,爱恋俱弃。

垢面蓬头,麻衣纸袄,海角天涯飘逸。摧强挫锐。

守柔弱清贫,忘忧忘耻。

劣马颠猿,顿然休歇杳无迹。些儿玄玄妙理。

对碧天澄彻,别是一家风味。

啰噔哩噔,唇歌舌诞,何有纤毫拘系。频加敬礼。

幸出自吾师,昔年提携。异日参从,共赴蟠桃会。

(0)

巫山一段云

性烛通天眼,心灯放慧光。湛然灵物自真常。

无处不圆方。住世荣华不恋。举措常行方便。

一朝功满化云归。独步赴瑶池。

(0)

凤栖梧.先天观作

山后风光何处好。上谷灵踪,自古轩辕庙。

涌出清流方曲绕。森森绿桧知多少。

云水闲游今日到。信笔狂吟,自在开怀笑。

万景难侵心合道。全真妙体圆明了。

(0)

鹧鸪天.与钦叔京甫市饮

楼上歌呼倒接□。楼前分手却相携。

雨前雨后花枝减,州北州南酒价低。

怜木雁,笑醯鸡。鹤长凫短几时齐。

醒来门外三竿日,卧听春泥过马蹄。

(0)

鹧鸪天

袅袅香风响佩环。广寒仙子跨青鸾。

谁教瑞世仪周国,天赋多才继小山。

铃阁静,画堂闲。衮衣象服□团圆。

年年此日称觞处,留得菖蒲驻玉颜。

(0)

虞美人

重阳师父谈炉灶。全在心田了。山侗亦认本来真。

性停命住,永永是吾神。从今内外成颠倒。

渐渐通明道。故将诗曲劝多人。

猜得春花秋月好为亲。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