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雨初生螮蝀桥,梵山吟呗不移朝。
曾分禅榻春盘礴,更想云山夜寂寥。
茧纸题诗寻伴少,郫筒沽酒入城遥。
佛龛千丈金银界,照世酥灯弟子烧。
曙雨初生螮蝀桥,梵山吟呗不移朝。
曾分禅榻春盘礴,更想云山夜寂寥。
茧纸题诗寻伴少,郫筒沽酒入城遥。
佛龛千丈金银界,照世酥灯弟子烧。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寄弘长老云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山之中的静谧与禅意。首句“曙雨初生螮蝀桥”以清晨的细雨和虹桥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喜爱。接下来,“梵山吟呗不移朝”一句,将视线转向山中寺庙,通过“吟呗”这一佛教仪式的声音,表现了僧侣们在晨光中诵经的场景,强调了宗教生活的庄严与持续性。
“曾分禅榻春盘礴,更想云山夜寂寥。”这两句通过回忆与想象,展现了诗人与长老共度禅修时光的美好记忆,以及对云山夜晚宁静的向往。这里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师徒情谊,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宗生活深邃的理解和追求。
“茧纸题诗寻伴少,郫筒沽酒入城遥。”这两句则转而描写诗人独自在茧纸上题诗的情景,表达了在寻找知音时的孤独感。同时,通过“郫筒沽酒”的行为,进一步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最后,“佛龛千丈金银界,照世酥灯弟子烧。”这两句描绘了寺庙内佛龛的辉煌景象,以及弟子们点燃酥灯照亮世界的场景,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也寓意着佛法的普照和对众生的慈悲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云山之中独特的禅宗生活风貌,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刻感悟和向往。
悟浮生幻化,速把恩情,爱恋俱弃。
垢面蓬头,麻衣纸袄,海角天涯飘逸。摧强挫锐。
守柔弱清贫,忘忧忘耻。
劣马颠猿,顿然休歇杳无迹。些儿玄玄妙理。
对碧天澄彻,别是一家风味。
啰噔哩噔,唇歌舌诞,何有纤毫拘系。频加敬礼。
幸出自吾师,昔年提携。异日参从,共赴蟠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