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青天月,晖晖五十里。
东出玉山峰,西到鹿溪水。
鹿溪东南楼,乌啼人夜起。
借问月来时,可照高楼里?
经秋露泠泠,曾否怨游子?
汉迥长空白,云飞夜色紫。
山断地相连,云头与云委。
况复月有情,照此复照彼!
今霄见月心,持归问予美。
一片青天月,晖晖五十里。
东出玉山峰,西到鹿溪水。
鹿溪东南楼,乌啼人夜起。
借问月来时,可照高楼里?
经秋露泠泠,曾否怨游子?
汉迥长空白,云飞夜色紫。
山断地相连,云头与云委。
况复月有情,照此复照彼!
今霄见月心,持归问予美。
这首诗以月为线索,描绘了月光洒满五十里土地的壮丽景象,从玉山峰东出至鹿溪水西至,展现了月光的广阔与无垠。接着,诗人通过鹿溪东南的楼宇和乌啼声,将时间推进至夜晚,引出对月光的思考与怀想。
“借问月来时,可照高楼里?”诗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月光普照万物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月光与人的关系,似乎在询问月光是否能照亮人心,给予慰藉。接下来的“经秋露泠泠,曾否怨游子?”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秋天的露水和游子的离别,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共鸣,月光仿佛成为了寄托情感的媒介。
“汉迥长空白,云飞夜色紫。”这两句描绘了广阔的天空与流动的云彩,以及夜色中紫色的云彩,营造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山断地相连,云头与云委。”描述了山与地的连接,以及云层的叠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况复月有情,照此复照彼!”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月光情感属性的想象,认为月光不仅普照万物,还具有情感,能够理解并回应人间的情感。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月光更加生动、亲切。
“今霄见月心,持归问予美。”最后一句点明了诗人此刻的心境,他将见到的月光带回家中,向心中的美好事物表达敬意或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清夜游家园,眷言怀丘壑。
素月升圆灵,千里共寥廓。
始出东南楼,俄顷西北郭。
华烛灭兰堂,金波荡罗幕。
虽过二八时,光彩纷绰约。
商歌正流响,鲁酒亦未薄。
人生贵适意,胡为坐羁缚。
结发从至今,朱颜怅非昨。
冶服岂常玩,荣名焉足托。
良会聊具陈,丽藻复间作。
穆如扬清风,粲若敷春萼。
申章忝惠连,何以献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