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仙驭,四纪乐西清。游衍遍黄庭。
云軿万里归真室,上应泰阶平。金舆玉像下瑶京。
彩仗拥霓旌。天人感会千年运,福祚永昌明。
九霄仙驭,四纪乐西清。游衍遍黄庭。
云軿万里归真室,上应泰阶平。金舆玉像下瑶京。
彩仗拥霓旌。天人感会千年运,福祚永昌明。
这是一首描写仙界盛会、道教仪式的诗歌。其中充满了仙境美景和道教信仰的元素,如“九霄仙驭”、“黄庭”、“真室”等,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世界的向往。
从艺术造诣上看,这首诗语言华丽,想象丰富,对仗工整,颇具盛唐诗风。例如“九霄仙驭,四纪乐西清”一句,便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仙界朝会的宏伟图景。其中,“九霄”、“四纪”等词语,都体现了古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神秘感知。
“云軿万里归真室,上应泰阶平”两句,则描绘了一场仙人们乘坐云车,经过漫长旅程,最终返回至道教中的“真室”,并在那里与天庭建立和谐的联系。这里的“上应”二字,显示了诗人对于宇宙间万物相通的信仰。
“金舆玉像下瑶京,彩仗拥霓旌”两句,更是将仙界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其中,“金舆玉像”指的是用贵重材料制成的神明塑像,“瑶京”则可能指代天界或仙境,“彩仗拥霓旌”则形象地表现了仪式中的盛大场面。
最后两句“天人感会千年运,福祚永昌明”,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教信仰中天人合一、长生久视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命运的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出唐末宋初时期道教文化与信仰的盛行。
朝车走辚辚,暮车走??。黄埃蔽车轮,赤日烁车屋。
靡论远与近,安问疏与熟。
贤愚各有求,往返相磨毂。
我马不出门,我迹亦以局。
心慕中乐贤,道义闻且宿。
其言清而新,其貌古不俗。
书可到二王,辩可折五鹿。
往见未为劳,定交然后笃。
惠诗何劲敏,对敌射铜镞。
穿杨有旧手,惊雀无全目。
强酬非所当,宜将弓矢速。
大梁美酒斗千钱,欲饮常被饥窘煎。
经时一滴不入口,漱齿费尽华池泉。
昨日灵昌兵吏至,跪壶曾不候报笺。
赤泥坼封倾瓦盎,母妻共尝婢流涎。
邻家莆萄未结子,引蔓垂过高墙巅。
当街卖杏已黄熟,独堆百颗充盘筵。
老年牙疏不喜肉,况乃下箸无腥膻。
空肠易醉忽酩酊,倒头梦到上帝前。
赐臣苍龙跨入月,不意正值姮娥眠。
无人采顾傍玉兔,便取作腊下九天。
拔毛为笔笔如椽,狂吟一扫一百篇。
其间长句寄东郡,东郡太守终始贤。
切莫汲竭滑公井,留酿此醑时我传。
宋子失汝婴,苦将造物怪。
造物本无恶,尔责亦已隘。
且如工作器,宁复保存坏。
收泪切勿悲,他时多婿拜。
东城车马多,巷无蹄与辙。
如何二贤豪,侵晨顾衰苶。
喜言雨后凉,早暮脱炎热。
爱子屋室静,尘土都已绝。
不唯清耳目,亦粗养愚拙。
江碑读头陁,沈赋赏雌霓。
固知世德高,学问冠时哲。
我惭于其间,荆华参蚁蛭。
然推鹏鴳分,自足不少别。
君归邀此吟,把笔强搜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