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
《水》全文
唐 / 徐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0)
注释
火性:比喻人的脾气或力量。
水性:形容水的温和与流动性。
通海:形容水流广阔无垠。
通汉:指水流经汉江。
覆舟:比喻颠覆或危险。
尧女:古代传说中的尧帝的女儿,象征哀怨。
汉皇:借指汉代的皇帝,象征忧虑。
洪波激湍:形容水流汹涌澎湃。
二月桃花:春天的景色,象征美好但易逝。
翻译
火的特性像水般柔和,东西来回流淌何时停歇。
不要说它能通大海也能通汉江,虽然能载舟但也可能翻覆。
湘江傍晚沉没着尧帝女儿的哀怨,汾河秋天泛起汉皇的忧愁。
汹涌的波涛最终流向何处,二月的桃花如流眼泪般满目可见。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火性与水性的不同,表达了水的力量和无常,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漂泊和感情的起伏。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自然界,将湘浦、汾河等地理实体融入情感之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积淀。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这两句通过对火与水本性的比较,揭示了水的流动不息和柔软无形,它可以从西方到东方,不知疲倦。这里的“休”字意味着水永远在运动中,没有止境。

"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这两句则表明尽管水能够连接大海与黄河,但它同时也是可能使船只翻覆的力量。这两者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危险性。

"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将湘江边晚上的沉静与尧帝女儿之悲哀联系起来,同时将汾河的秋天泛舟与汉朝皇帝的忧愁相连,这里蕴含了深深的情感和对过去历史的回忆。

"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最后两句则描绘出汹涌澎湃的水流最终将去向何方,以及在二月时节,桃花盛开却也带来了一片哀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通过水这一元素,展现了动与静、柔与刚、力量与脆弱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所激发的人类情感。

作者介绍
徐夤

徐夤
朝代:唐   籍贯:福建莆田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猜你喜欢

夏日閒居拟陆龟蒙四声诗体·其四平入声

乘凉宜池头,白月拂屋角。

消炎编芸馡,却俗竹玉擢。

犹然殷先忧,亦不悦独乐。

閒居吟龟蒙,搦笔朅一学。

(0)

山西得雨志事

旱气所流行,今岁遍西北。

陜民独厚幸,五月已沾泽。

甘已沾复旱,遥望每太息。

惟三晋可怜,阵雨曾未得。

尔来渥畿甸,引领佳音获。

兹始接奏章,近远润盈尺。

秋收率可冀,闾阎顿改色。

借种有前谕,农时不可失。

仍愿恩膏霶,陜甘以遍及。

(0)

琴清斋

高斋枕碧川,琴清名有年。

徒观澄止水,未听鸣响泉。

却讶渊明室,别体蓄无弦。

(0)

闻保定得雪

寸馀积素旋开晴,清苑闻沾四寸盈。

乍喜利田还起惧,得无饰奏慰予情。

(0)

己卯春帖子二首·其二

勃律天西已贡琛,独馀杂种背恩深。

三军气与阳和鼓,伫共春来报捷音。

(0)

云罩寺

跋马盘云磴,石林谡天风。

高处不胜寒,飒景况临冬。

我忽忆万里,官军奏肤功。

勃律虽称臣,坚昆待诛凶。

传跸归山庄,伫览达邮筒。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