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易由言让水行,那馀隙地遍耘耕。
勤劳宵旰剔鬟计,惭愧黔黎爱戴诚。
藏矣心中宁待阅,迟之岁匝亦须征。
慈闱七帙开鸿庆,拟达臣民祝嘏情。
无易由言让水行,那馀隙地遍耘耕。
勤劳宵旰剔鬟计,惭愧黔黎爱戴诚。
藏矣心中宁待阅,迟之岁匝亦须征。
慈闱七帙开鸿庆,拟达臣民祝嘏情。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奏请南巡却其疏并诗以示意》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人请求南巡的婉拒,并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臣民的关怀与对国家治理的深思。
首联“无易由言让水行,那馀隙地遍耘耕”运用了自然界的形象来比喻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水行自然,无需改变,而土地上的耕作则需要辛勤耕耘,象征着国家政策的稳定与民生的勤劳。接下来的“勤劳宵旰剔鬟计,惭愧黔黎爱戴诚”则进一步强调了国家治理中对人民辛劳的体恤以及对人民忠诚的感激之情。
“藏矣心中宁待阅,迟之岁匝亦须征”这两句表达了内心的思考与决策过程,即使心中已有定论,也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体现了决策的慎重与深远考虑。最后,“慈闱七帙开鸿庆,拟达臣民祝嘏情”则转向对家庭的祝福,表达了对父母长寿的祝愿,同时也寓意着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家庭幸福的重视,体现了他作为君主的多面性与人文情怀。
年来管城不脱帽,只羡夫君诗法好。
怡云剥啄到云寮,始知春风属此老。
忆昔代匮持钧衡,红尘瘦马太忙生。
自从得请归吾里,常与鹿豕为群行。
有时片月随杖屦,飘飘洒洒欲仙去。
去寻杖锡四明中,听取怡云末后句。
堂堂老诗匠,持被入星省。
乌帽不冲风,青绫怯馀冷。
岂无菊蕊杯,莫洗寸心耿。
却呼短檠来,共此良夜永。
南北东西遇合疏,偶然良会足欢娱。
豹胎供馔斥鱼婢,雀舌试汤分酪奴。
花萼成诗多共赋,竹根有酒不须沽。
借令六逸无人画,也胜当年九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