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走笔次韵寄平元衡禅老》
《走笔次韵寄平元衡禅老》全文
宋 / 史浩   形式: 古风

年来管城不脱帽,只羡夫君诗法好。

怡云剥啄到云寮,始知春风属此老。

忆昔代匮持钧衡,红尘瘦马太忙生。

自从得请归吾里,常与鹿豕为群行。

有时片月随杖屦,飘飘洒洒欲仙去。

去寻杖锡四明中,听取怡云末后句。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名为《走笔次韵寄平元衡禅老》。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对友人平元衡禅老的深情厚谊和对其诗才的赞赏。

首句“年来管城不脱帽,只羡夫君诗法好”表达了诗人对平元衡禅老诗艺的钦佩之情。管城,古代指文士,这里借指平元衡禅老。诗人感叹自己虽年岁已长,却未能在诗艺上有所突破,只能羡慕平元衡禅老的高超技艺。

接着,“怡云剥啄到云寮,始知春风属此老”两句,通过描述平元衡禅老来访的情景,进一步展现其诗才的魅力。怡云,形容诗人的雅致;剥啄,敲门声,这里比喻平元衡禅老的到来。诗人通过“始知春风属此老”的感慨,表达了对平元衡禅老才华的由衷赞美。

“忆昔代匮持钧衡,红尘瘦马太忙生”两句回忆了平元衡禅老过去在官场忙碌的生活,与现在归隐乡里的悠闲形成对比。代匮,指代官职;钧衡,比喻朝廷权力。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展现了平元衡禅老从繁忙官场到宁静乡间的转变。

“自从得请归吾里,常与鹿豕为群行”描述了平元衡禅老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与鹿豕为伴,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这反映了诗人对平元衡禅老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有时片月随杖屦,飘飘洒洒欲仙去。去寻杖锡四明中,听取怡云末后句”两句,描绘了平元衡禅老夜晚散步时的景象,以及诗人希望追随其足迹,聆听其最后诗句的愿望。片月、杖屦、飘洒、仙去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平元衡禅老艺术境界的向往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平元衡禅老深厚的情感和对其诗艺的极高评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史浩

史浩
朝代:宋   字:直翁   号:真隐   籍贯:明州鄞县   生辰:1106年—1194年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你喜欢

病足枕上偶成

积雨柴门草色新,可堪伏枕越溪滨。

经春白发愁中雪,投老青山病里人。

乱日关心惟药裹,羁栖抱膝自风尘。

知交海内休相问,久分支离笑此身。

(0)

水仙花

寂寂轻寒早,冰壶梦几回。

独怜山客馆,却对水仙开。

照影凌波去,寻春解佩来。

冯夷应自赏,莫遣弄珠回。

(0)

和骏孙四首·其三云栖寺

一入云栖径,云深更几重。

到来无俗客,相与涤尘容。

礼戒寒灰雪,参禅半岭松。

澄怀听哀梵,朝夕散千峰。

(0)

南湖别骏孙弟

长亭柳尽河梁冻,拿艇敲冰一相送。

征雁风回万里长,遥空雪。

(0)

白家村再访杨大器

三郎庙坏掩仓琅,古树千年挂夕阳。

重访信陵门下客,故居秋草没人长。

(0)

寻琵琶亭已废

一郡荆榛草独青,重来湓浦问荒亭。

朱弦巳绝江声急,夜夜悲风入洞庭。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