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向人间脱俗缘,了无挂碍度年年。
一尘不惹菩提树,四大俱空兜率天。
閒爇篆香供鼻观,静翻贝叶养心田。
推敲对景清吟处,应是浑无蔬笋篇。
久向人间脱俗缘,了无挂碍度年年。
一尘不惹菩提树,四大俱空兜率天。
閒爇篆香供鼻观,静翻贝叶养心田。
推敲对景清吟处,应是浑无蔬笋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出世离俗、超然物外的向往。"久向人间脱俗缘,了无挂碍度年年"两句,说明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的羁绊,无所牵挂地度过每一个年头。"一尘不惹菩提树,四大俱空兜率天"则显露出佛家思想的影响,菩提树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如同那棵树一般,不为世间的一切尘埃所动摇,而“四大俱空”则意味着物质世界的空无,一切皆为空。
"閒爇篆香供鼻观,静翻贝叶养心田"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的生活状态。閒爇即闲暇,篆香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用于礼佛或冥想时燃烧的香料;“供鼻观”则是通过嗅觉来享受这种清净的香气;“静翻贝叶”则是在宁静中研读经典(贝叶即贝多罗叶经),以此来修养心性,培育内在的田园。
最后两句"推敲对景清吟处,应是浑无蔬笋篇",诗人在自然风光中寻找灵感,以清新的吟咏表达自己对于世事的超然态度。"浑无蔬笋篇"可能指的是一种没有杂质、纯净无瑕的文学作品。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超脱和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