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谷川西示讨曹,摩波井底见芳髦。
藩垣屏翰无方尺,何用凌霄百丈高。
柳谷川西示讨曹,摩波井底见芳髦。
藩垣屏翰无方尺,何用凌霄百丈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一)》,以明帝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统治者某些行为的反思。首句"柳谷川西示讨曹"可能暗示了一次军事行动或者政治斗争,在柳谷川西部进行,目标指向某位名为曹的人物。"摩波井底见芳髦"则可能象征着在困难或隐秘的环境中,明帝展现出的智慧和策略,如同在深井底部发现珍贵的稻草(芳髦,喻指有价值的事物)。
接下来的"藩垣屏翰无方尺",意为边疆防御如无寸土可守,强调了局势的严峻和明帝面临的挑战。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批评了过度依赖高大城墙的防御方式,认为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建筑的高度,而在于策略和人心。
最后一句"何用凌霄百丈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质疑高耸入云的建筑有何实际意义,暗讽了那些徒有虚表的权势追求。整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