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不潜锋岁未丰,带牛佩犊走西东。
谁怜耕垦三时力,不直干戈一扫空。
破屋饥人啼夜雨,荒村冤鬼哭秋风。
有司科敛仍如旧,愿霁霆威略见容。
剑不潜锋岁未丰,带牛佩犊走西东。
谁怜耕垦三时力,不直干戈一扫空。
破屋饥人啼夜雨,荒村冤鬼哭秋风。
有司科敛仍如旧,愿霁霆威略见容。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所作的《时论田亩输银赋二律俾主事者知之》其二,主要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对苛税政策的不满。首句“剑不潜锋岁未丰”描绘了农具闲置,年景不佳的场景,暗示了农民的困苦。次句“带牛佩犊走西东”形象地写出农夫们牵着牛、赶着小牛辛苦劳作的景象。
诗中“谁怜耕垦三时力,不直干戈一扫空”表达了对农民勤劳耕耘却无法与战争带来的破坏相比的无奈,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接下来,“破屋饥人啼夜雨,荒村冤鬼哭秋风”通过描绘破败房屋内饥民夜雨中的哀泣和荒村秋风中冤魂的哭诉,进一步渲染了农民生活的凄惨。
最后两句“有司科敛仍如旧,愿霁霆威略见容”,直接指责官府征税依旧严苛,希望天降甘霖般的宽恕,表达了诗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农民的苦难和诗人对公正的呼唤。
徐市求神仙,入海竟不返。
蓬瀛渺云涛,相望岁华晚。
中洲海上来,眉宇青天开。
手持白羽扇,笑上黄金台。
羊裘客燕冀,出入王侯里。
长揖公卿间,飘飖紫云起。
北渡黄河津,洛阳多故人。
终然无所遇,归卧西湖滨。
西湖茅屋冷,自吸丹砂井。
明月下青松,照见萧萧影。
振策吴市游,相逢正清秋。
无人识梅福,长啸空悠悠。
何须鲁连子,世事皆如此。
生计五湖烟,功名一杯水。
拂袖赤城虹,相思何处逢。
傥骑双白鹿,招我五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