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月宜芳夜,兰桡爱晚洲。
镜随菱水泛,弦逐箭波流。
岸白非关雪,沙明不辨鸥。
移家方此夕,谁解有离愁。
桂月宜芳夜,兰桡爱晚洲。
镜随菱水泛,弦逐箭波流。
岸白非关雪,沙明不辨鸥。
移家方此夕,谁解有离愁。
这首《舟中对月》描绘了诗人乘船于月夜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清幽的氛围。首句“桂月宜芳夜”以“桂月”点明了月色如桂香般清雅,夜晚则更添了几分静谧之美。接着,“兰桡爱晚洲”一句,通过“兰桡”(装饰精美的船桨)和“晚洲”(傍晚的沙洲),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镜随菱水泛,弦逐箭波流”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随风泛起涟漪;而弦则仿佛是随着箭矢在水中划过,形象地描绘了水波流动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岸白非关雪,沙明不辨鸥”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纯净与和谐,白色的岸线并非因雪覆盖,而是自然的色泽;沙洲上的鸥鸟也难以分辨,似乎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最后,“移家方此夕,谁解有离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却因“移家”(搬家或迁移之意)而产生了离别的愁绪,这种愁绪或许是对过往生活的怀念,或是对未来未知的忧虑,但又在如此宁静的月夜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内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月夜下的自然美景,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甚年来、烟萧月瑟,百般风物非故。
飘鸾泊凤天涯隔,相忆不成相顾。思泰宇。
除妙翼迦陵,那庇无忧树。嗟君孤旅。
尚念我衰年,魂摇意兀,寂寥滞乡土。
谁予遣,不共蒲团衲侣。禅关消傍钟鼓。
华颠仰屋丛残里,此道已违玄素。伤寡与。
祗一脉芒馨,默寄存遥圃。幽怀孰语。
待谱入湘弦,希声自写,怨哢谢鹦鹉。
霜初绽菊,露晚飘桐,秋老天无雁。
旧家池馆,凝望处、千里夕阴遮断。
晨曦苦短,甚游兴、新来都懒。
偏夜阑、犹得依稀,蓦地逢幽婉。思梦离魂不辨。
怪偕来轻舸,停发烟岸。翠衫痕浅。
灯窗里、笑语词邻诗伴。离悰在眼。
便是梦、也思重见。愁睡眸、斜月寒螀,依旧天涯远。
急景逼残冬。兼旬雪更风。感劳生、人似征鸿。
已到今年人日近,依旧是,雨濛濛。船尾响丁东。
闲愁特地浓。倚篷窗、梦也惺忪。
见说明朝春又至,惊老大,忒匆匆。
暗里春归,犹留后约,晚芳朝露。
明窗未敞,爱早客来挥麈。
展胭脂房栊画屏,楝风几日晴无雨。
正水晶换箔,波纹吹动,淡香初吐。微度。浓阴处。
讶似自兰畦,过从药圃。单衣试酒,此际何人尊俎。
尚糅春入盏如人,小红秀色眉更妩。
趁光阴郑重,今番待作牵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