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试院即事呈诸公》
《试院即事呈诸公》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天街落日走鸣珂,咫尺衡门不许过。

催去据鞍犹鹤望,争观夹道已云罗。

奏篇定有凌云赋,招隐今无扣角歌。

最苦清秋孤美睡,通宵三问夜如何。

(0)
注释
天街:京城街道。
鸣珂:马蹄声,古代马饰上有玉珂,行则作响。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衡门:简陋的门,代指寒士居所。
鹤望:形容期待、渴望。
云罗:比喻人群密集,如云般密布。
凌云赋:形容高远的文才或壮志。
扣角歌:古代隐士常以扣角(敲击乐器)为乐,此处指隐逸之歌。
清秋:秋季,天气凉爽。
孤美睡:孤独而美丽的睡眠。
通宵:整夜。
夜如何:询问夜晚何时过去。
翻译
天街上夕阳西下马蹄声响起,近在咫尺的简陋门扉却不容踏入。
催促离去的人仍像白鹤渴望飞翔,沿途观看的人群已经如云聚集。
献上的诗篇必定有凌云壮志的辞藻,如今招隐的歌声却听不到扣角的旋律。
最苦的是这清秋时节独自入眠,整夜三问:这夜晚何时才会结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天夜晚前往科举考试的场景。开篇“天街落日走鸣珂,咫尺衡门不许过”写出了夕阳西下,街道上的车马声响,而考生却被严格的门禁挡住,不能通过。这两句既表达了时间紧迫、场景庄重,也流露出作者对考试的期待与焦虑。

接着,“催去据鞍犹鹤望,争观夹道已云罗”则展示了考生们急切地赶往考场的情形。他们骑马而来,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而两旁的人群已经像云一样聚集,这些描写传达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

“奏篇定有凌云赋,招隐今无扣角歌”表明作者对于自己的文艺才华充满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写出超凡脱俗的文章,但却没有隐逸之士来唱和他的诗歌。这两句流露出作者既自信又孤独的情感。

最后,“最苦清秋孤美睡,通宵三问夜如何”则描绘了考生在清凉的秋夜中独自入睡时的寂寞与不安。他们难以成眠,不停地询问夜晚是怎样的黑暗,这种写法既表达了作者对考试结果的关切,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在科举考试中的孤独与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古代士子们面临科举考试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是一首成功融合个人情怀与时代背景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诗呈同院诸公六首·其三

秋日同文馆,虚廊日几回。

浮花出林杪,古樾蔽城隈。

远笛悲仍壮,幽禽去又来。

微吟还自喜,共和有清才。

(0)

大涤洞

轧轧篮舆松径间,晚风吹雨逼人寒。

断崖蹲虎停云湿,一水飞蛟醉眼看。

空翠万重藏绝景,夜光千丈浴神丹。

青鞋布袜吾能办,未觉丹躯羽化难。

(0)

送三八弟归九江·其五

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

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

学不足赢粮,贫或无置锥。

先君尚有言,孙谋敢忘贻。

(0)

读天宝诸公事·其一

当时群枉误朝廷,血染长安草木腥。

四罪不诛三宅去,依前肝脑是生灵。

(0)

句·其二十一

岸草雪残迎马绿,野梅风暖著人香。

(0)

句·其四十六

扫径苔痕破,开扉竹影分。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