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
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
学不足赢粮,贫或无置锥。
先君尚有言,孙谋敢忘贻。
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
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
学不足赢粮,贫或无置锥。
先君尚有言,孙谋敢忘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遂所作,名为《送三八弟归九江(其五)》。在古典文学的背景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兄弟离别之情和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感怀。
"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家族繁衍的情况,其中“燕公”可能是指一位家族中尊贵的人物,“子孙十三支”则形容其后代昌盛。但接着的“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却透露出一种对现实与过往辉煌之间差距的感慨。这里的"默数"意味着静静地数落,而"半凋零"则是指家族中人丁不旺、凋零的情况,"坐愈成伤悲"表达了面对此景时所产生的深切哀痛。
"学不足赢粮,贫或无置锥。先君尚有言,孙谋敢忘贻。"
这两句诗则反映出作者对于学习和家族经济状况的担忧。“学不足赢粮”意味着学习不够深入,以至于无法积累知识财富;“贫或无置锥”形容的是家境贫寒,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难以为继。最后两句中,“先君尚有言”表明先辈可能留下了某种遗嘱或教诲,而“孙谋敢忘贻”则是作者对于家族事务和未来发展的担忧,表示自己将会记住并努力去实现那些遗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家族过去与现状的描写,以及个人对学习、经济状况和家族责任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亭下寒流碧似天,亭边疏柳尚婵娟。
山林隐隐岷峰出,江路超超楚峡连。
对景宛然开画幅,放怀宜此醉金船。
嗟予望极终留恨,千里浓云与淡烟。
侯款诸祠方彻奠,车回五骏既投鞭。
云如大练生淮浦,雪似繁星落楚天。
有客弄花知乐岁,何人感物惜流年。
南城病仆惟沽酒,西郭诗章但买笺。
隐伏急因明处见,垢污多自夜来鲜。
佣将粺谷才糊口,拾去濡薪未息肩。
白面韝鹰红锦臂,乌山围兽赤缯旃。
却燃灯坐疑为梦,欲上楼看恐有仙。
玉镜台前侵皓月,碧纱窗外弄青烟。
树头还有鸿栖否,船是寒沙水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