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人自怯,不敢授春衣。
山雨将寒骤,人烟过午稀。
时时瘦马立,往往峭帆飞。
行役毋劳恨,于今是帝畿。
征途人自怯,不敢授春衣。
山雨将寒骤,人烟过午稀。
时时瘦马立,往往峭帆飞。
行役毋劳恨,于今是帝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世贞在明朝时期的德州渡口所见景象。首句"征途人自怯"表达了旅人面对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不安,"不敢授春衣"则暗示了季节更替,春寒料峭,人们不敢轻易脱下冬衣。接下来的两句"山雨将寒骤,人烟过午稀"通过山雨的急促和午后人烟的稀疏,渲染出环境的冷清与荒寂。
"时时瘦马立,往往峭帆飞"进一步描绘了渡口的动态画面,瘦马孤独地站立,船只快速地扬帆驶过,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旅途的匆忙与艰辛。最后两句"行役毋劳恨,于今是帝畿"安慰自己说,虽然旅途辛苦,但毕竟身处京畿之地,多少带来一丝安慰和归属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德州渡口的景象,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对旅途辛劳的感慨以及对京城的期待。
此去山路艰,有似盘云栈。
峭壁摩深溪,摩崖行一线。
碧山号青城,悬泉落白涧。
飞瀑奔长空,雪花成匹练。
不到石门峰,宛睹匡庐面。
再见浊水溪,穿山去如箭。
阴晴无定间,山容千万变。
百险遇一夷,神舒目犹眩。
覆崖似破钟,云根系天半。
我行云窟中,梁悬山忽断。
舆夫行伛偻,林麓纷迷漫。
路入水里坑,渐觉岚光散。
过溪矗危峰,峨峨凌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