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多贤达,群公兴特豪。
品题尊月旦,坛坫盛风骚。
有脚春归宋,无心出笑陶。
江干香草后,汐社又吾曹。
桑梓多贤达,群公兴特豪。
品题尊月旦,坛坫盛风骚。
有脚春归宋,无心出笑陶。
江干香草后,汐社又吾曹。
这首诗描绘了陶社落成的盛况以及对在场嘉宾的赞誉。首句“桑梓多贤达,群公兴特豪”赞美了聚集于此的众多才智之士,他们如同来自家乡的杰出人物,共同激发了非凡的豪情。接着,“品题尊月旦,坛坫盛风骚”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人的才华横溢,他们的评价与讨论如同古代评判人物的月旦评,而他们的文学交流则如同文坛的盛宴,充满了诗文的风雅。
“有脚春归宋,无心出笑陶”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春天的生机比作归来的脚步,暗示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如同春日般充满活力;同时,通过“无心出笑陶”,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在场人士的轻松愉悦与豁达心境。
最后,“江干香草后,汐社又吾曹”则点明了地点与时间,将陶社的成立置于江边香草之后,寓意着新的文化聚会的开始,同时也表明了在场的参与者是这一文化活动的继承者与推动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颂了陶社落成的喜庆,也体现了对在场嘉宾才华与贡献的肯定,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美好祝愿。
龙升天,须浮云,今之仕者别有因。
察不待孝廉,科不必贤良。一旦举之,牛下加之。
稠人族类钩连蒙溢恩,乳臭之子被冠簪。
嗟彼未遇时,里中豪士奴役之。
中人之家耻婚媾,饮宴列之为下宾。
并日一举火,往往釜生尘。
今者衔命归,县令负弩为先驱。
郡守伏道左,徒御何逡巡。
少长咸聚观,稍近遭呵嗔。
腰系双白璧,囊贮万黄金。
散金拓第宅,朝得西舍暮东邻。
少年强攀附,有踰骨肉亲。
白首墙东生,下帷良已勤。
短衣不掩胫,出汲行负薪。
我闻愤愤何能平,将欲叩帝而说陈,天门九重河无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