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宿山行十日归,李侯应恨尺书迟。
遥知雨别风流后,直到秋高木落时。
负郭生涯千亩竹,长年心事四愁诗。
与君家世如兄弟,岁晚同为丘壑期。
水宿山行十日归,李侯应恨尺书迟。
遥知雨别风流后,直到秋高木落时。
负郭生涯千亩竹,长年心事四愁诗。
与君家世如兄弟,岁晚同为丘壑期。
这首诗是宋代汪藻所作的《次韵李元亮》,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李元亮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生活境遇的深切关怀。
首联“水宿山行十日归,李侯应恨尺书迟”,诗人以自己长途跋涉归来的情景起笔,暗含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水宿山行,十日之久,旅途劳顿,而此时却收到了友人的来信,虽迟但至,诗人想象中友人可能因信件的迟到而感到遗憾,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与关切。
颔联“遥知雨别风流后,直到秋高木落时”,进一步展开对友人离别场景的想象。在风雨之后,友人分别,留下的是淡淡的忧伤与回忆。直到秋高气爽,树叶飘落之时,这份离别的思绪依然萦绕心头,形象地描绘了友情的深厚与长久。
颈联“负郭生涯千亩竹,长年心事四愁诗”,转而描写友人的生活状态。友人居住在郊外,拥有千亩竹林,生活简单而宁静。然而,内心深处却有着无法言说的愁绪,借四愁诗来表达心中的复杂情感。这一联既展现了友人的生活环境,也暗示了其内心的丰富与复杂。
尾联“与君家世如兄弟,岁晚同为丘壑期”,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亲兄弟一般。他们约定在年老之时,一同隐居山林,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友情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明月出南斗,西园秋气清。
官闲自课儿,渊渊夜读声。
维公有佳儿,卓荦人中英。
兼习蟹行书,洞见四国情。
读书贵用世,宁止求诗名?
过也实能诗,昔侍东坡行。
东坡有谐语,不愿儿聪明。
天下愚鲁儿,何必皆公卿?
公卿今何为,所能惟行成。
蹙国日百里,甘作城下盟。
法弊不解变,残局空支撑。
何必用周礼,乃能误苍生。
高位无令才,令人贱簪缨。
令才不高位,空与世网撄。
念此夕不寐,挂户星何横?
褒忠爵在朝,食德书在楹。
中外四十年,里第无能营。
东坡不归眉,阳羡田可耕。
何时竟呼儿,负锄而带经。
秋风吹远梦,飞度阖闾城。
苏台吊吴王,或有麋鹿迎。
《絜斋世丈以西园述怀集苏六十韵诗见示,为赋五古四章·其三》【清·丘逢甲】明月出南斗,西园秋气清。官闲自课儿,渊渊夜读声。维公有佳儿,卓荦人中英。兼习蟹行书,洞见四国情。读书贵用世,宁止求诗名?过也实能诗,昔侍东坡行。东坡有谐语,不愿儿聪明。天下愚鲁儿,何必皆公卿?公卿今何为,所能惟行成。蹙国日百里,甘作城下盟。法弊不解变,残局空支撑。何必用周礼,乃能误苍生。高位无令才,令人贱簪缨。令才不高位,空与世网撄。念此夕不寐,挂户星何横?褒忠爵在朝,食德书在楹。中外四十年,里第无能营。东坡不归眉,阳羡田可耕。何时竟呼儿,负锄而带经。秋风吹远梦,飞度阖闾城。苏台吊吴王,或有麋鹿迎。
https://shici.929r.com/shici/jXj1BH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