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在栗薪烝,陶人岂藉凭。
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
纳约传遗制,随圆泯锐棱。
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
累在栗薪烝,陶人岂藉凭。
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
纳约传遗制,随圆泯锐棱。
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
这首诗通过对“壶卢器”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淳朴之美的追求和对传统工艺的敬重。首先,“累在栗薪烝,陶人岂藉凭”两句,以“栗薪”烘托出制作过程的艰辛,而“陶人岂藉凭”则表达了制陶者不依赖外力,全凭技艺与匠心的独立精神。
接着,“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壶卢器比作美玉,强调其自然天成之美,同时也暗示了壶卢器的独特形状,如同瓠落(一种葫芦状的容器),具有独特的韵味和价值。
“纳约传遗制,随圆泯锐棱”则进一步揭示了壶卢器的设计理念和工艺特点,即简约而不失传统,圆润中去除锐角,体现了匠人的智慧与审美追求。
最后,“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淳朴、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同时强调了传统工艺与自然法则的和谐统一,以及对这种和谐的深切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不仅赞美了壶卢器的美学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自然之道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广陵细酒真珠沸,瓮花决决倒河渭。
研朱泼面火生肌,离身一里闻糟气。
初如渴骥奔鸣泉,渐如怒虎吞脔胾。
乍如山石压一丝,又如云絮泊空际。
须臾变幻如偶儿,乍孤乍末恣俳戏。
又如分身作数人,口耳心神不目制。
旋风著树刺钩藤,郭郎舞袖张颠字。
口中牵丝舌力蹇,千言不能达一义。
酒人讳醉强惺惺,容貌矜持礼法赘。
强将拜跪学常人,不觉攲身落崖砌。
千扶万拥不能支,吻中微闻呼白二。
檐溜丁丁滴到唇,举手推屋若辞醉。
一酣三日昏如泥,齁声吼若惊涛至。
天然一幅浑沌图,人间械路争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