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陀石上共安居,水远山高一事无。
唯有多情峰顶月,夜深移影到阶除。
磐陀石上共安居,水远山高一事无。
唯有多情峰顶月,夜深移影到阶除。
这首诗描绘了僧侣在磐陀石上静心修行的生活场景。"磐陀石上共安居",表现出僧人们在坚硬的磐石上安身,过着简朴的修行生活。"水远山高一事无",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偏远和寂静,僧人们似乎与世隔绝,专注于内心的修炼,无世俗之事打扰。
诗的后两句富有诗意:"唯有多情峰顶月,夜深移影到阶除",这里的"多情"赋予了峰顶之月以人的情感,它仿佛懂得僧人们的孤寂,夜晚将清冷的月光移至台阶,如同陪伴与慰藉。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寓含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以及对月光的深深情感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僧人的禅定生活及其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体现了宋代禅宗诗歌的意境之美。
溪侧风回,前村雾散,寒梅一枝初绽。
雪艳凝酥,冰肌莹玉,嫩条细软。
歌台舞榭,似万斛、珠玑飘散。
异众芳,独占东风,第一点装琼苑。
青萼点、绛唇疏影,潇洒喷、紫檀龙麝。
也知青女娇羞,寿阳懒匀粉面。
江梅腊尽,武陵人、应知春晚。
最苦是,皎月临风,画楼一声羌管。
玉斧折丹桂,锦绣拂银河。
蟠胸虹气千丈,捧砚唤宫娥。
三度花攒五马,一笑毫挥万字,何处不恩波。
试问老仙寿,铜狄几摩挲。舞槐龙,垂艾虎,弄清和。
湖山风月,且与吟笑侧金荷。
明岁端阳时节,人在薰风殿阁,凉意入赓歌。
宣劝滟昌歜,叠雪赐香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