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
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
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
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收录在他的《病中诗十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的意境和用语展现了诗人在疾病缠身时的心态与自我安慰。
“目昏思寝即安眠”表达的是诗人因病而感到疲惫不堪,眼睛昏花,思想也随之沉重,只能选择安然入睡,以此来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精神的压力。这里,“目昏”形象地描绘了病中的不适,而“思寝即安眠”则表现出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
“足软妨行便坐禅”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因病行动不便的情况。“足软”说明身体虚弱,无法承受长时间的行走,“妨行”指的是行动受到阻碍,而“便坐禅”则是对这种状况的一种心灵上的接受和调适,把无法外出当作一种修身养性的机会。
“身作医王心是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自我治疗与心理调整。这里,“身作医王”意味着诗人将自己视为医生,主动地寻求恢复健康的方法,而“心是药”则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积极思考对于康复的重要性。
最后,“不劳和扁到门前”显示出诗人即便病中,也不愿意麻烦亲朋好友,不希望别人来探望而带来的劳累。这里,“不劳和扁”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与自我节制,而“到门前”则是对这种心情的一种空间上的界定。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病中之人对于身体与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调整和接受。它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在创作上的巧思,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有着深厚人文情怀诗人的智慧与胸襟。
今日忽不乐,图书从纠纷。
不见汝州师,但见西来云。
长安岂无树,忆师堂前柳。
世路九折多,游子百事丑。
三年成一梦,梦破说梦中。
来时西门雨,去日东门风。
书到及师闲,为我点枯笔。
画作谪官图,羸骖带寒日。
他时取归路,千里作一程。
饱吃残年饭,就师听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