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初眠,花正好。又被雨催风恼。红满地,绿垂堤。
杜鹃和恨啼。对残春,消永昼。乍暖乍寒时候。
人独自,倚危楼。夕阳多少愁。
柳初眠,花正好。又被雨催风恼。红满地,绿垂堤。
杜鹃和恨啼。对残春,消永昼。乍暖乍寒时候。
人独自,倚危楼。夕阳多少愁。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吴潜的《更漏子》,其中描绘了春日里柳絮初眠,花朵正值盛开之时,却又被连绵的细雨和阵风所扰乱。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多变气候,也反映出了词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
"红满地,绿垂堤"一句,以鲜明的色彩描绘出春日里花开满径、柳絮低垂的情景,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直接抒写,也隐含着词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
"杜鹃和恨啼"中的“杜鹃”指的是杜宇,即杜鹃鸟,古代认为它会在夜晚啼叫,故常被用来象征夜深人静。这里则是表达词人独自一人,对着春天的美景发出无尽的哀愁和感慨。
"对残春,消永昼"一句,则是词人面对已经逝去的春光,感到时间流逝,而自己却独自一人在悠长的午后里消磨着。这里的“残春”不仅指物质层面的花落叶枯,也包括精神上的失落和无奈。
"乍暖乍寒时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初春时节温度变化无常的天气,同时也是对人生境遇多变的隐喻。
最后两句"人独自,倚危楼。夕阳多少愁"则是将词人的孤独与忧愁推到了高潮。这里的“危楼”往往象征着高远和寂寞,而“夕阳”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日暮人生之感。词人站在高楼上,望着落日余晖,不禁感慨良多,愁绪满胸。
总体而言,这首《更漏子》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于时光易逝、个人孤独与无奈的情怀,是一首抒情至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