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莫非王臣,只为同仇悲子弟;
百战欲存寸土,休将侠义认神仙。
普天莫非王臣,只为同仇悲子弟;
百战欲存寸土,休将侠义认神仙。
这首挽联《挽包立身联》由清代诗人许瑶光所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包立身先生的深切悼念与崇敬之情。
上联“普天莫非王臣,只为同仇悲子弟”以宏大的视角,揭示了包立身先生在国家危难之际,与天下人共赴国难的精神。这里的“普天莫非王臣”意味着天下人皆为国家效力,而“只为同仇悲子弟”则强调了包立身先生为了共同的敌人,悲痛地激励子弟们奋勇向前,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下联“百战欲存寸土,休将侠义认神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它赞扬了包立身先生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誓死保卫每一寸土地的决心,同时也告诫人们不应将侠义精神等同于神仙般超凡脱俗的存在,而是要将其视为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和实际行动。这句话既是对包立身先生英勇事迹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挽联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更传递出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侠义之士的崇高敬意,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晚江如镜,正木兰飘泊、山城如斗。
十五年前游子路,那管罗裙消瘦。
未识离情,初辞奁阁,爱醉斜阳酒。
而今一梦,千条愁见杨柳。
铁舟消息依然,町花畦草,冷落苔非旧。
七里堤沙双屐健,似此閒心谁又。
几点渔灯,星稀月黑,芦荻涛声走。
荒鸡清柝,泪痕寒进襟袖。
把光珠换得,细马驮来,燕玉斗荆艳。
携手螺屏内,相怜处,仙鹅解弄芳翰。断肠旧卷。
合付伊、湘竹轻按。
更良夜、帐底鬟春腻,胜凫藻熏暖。最忆昔游吟馆。
料钿筐新设,罗额遮遍。
几载铜驼客,到此时、荔枝腰带应缓。五茸路远。
且漫商、归贮深院。但晓画双蛾,须似九峰翠浅。
岁庚如月朔,酹君酒、好去莫蹉跎。
念处世、无令阮公所笑,为文不免,季绪之诃。
惟君故、便颔颜佗傺,壮志尽消磨。
形影相依,无如我笃,交游割席,孰与卿多。
匆匆君行矣,任浮沉相共、腐鼠涎蜗。
须向魉无人地,鬼岛蓬科。
更欲送君天上,诉帝如何。
除为祢衡挝,为包胥哭,为渐离筑,为鲁阳戈。
君其择焉,予且倚瑟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