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循州、道此分程。车辙指东城。
畴人堆垛烦推算,合薰莸、一气氲蒸。
未领女儿香味,先仪将相雷名。回途天气欠分明。
饤饾半阴晴。此行非赴山灵约,试商量、圃学农经。
送客一轮月晕,愁予十里鸡声。
古循州、道此分程。车辙指东城。
畴人堆垛烦推算,合薰莸、一气氲蒸。
未领女儿香味,先仪将相雷名。回途天气欠分明。
饤饾半阴晴。此行非赴山灵约,试商量、圃学农经。
送客一轮月晕,愁予十里鸡声。
这首《风入松》描绘了诗人往返于寮步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腻观察。开篇“古循州、道此分程”,点明地点与路径,暗示着旅程的古老与延续性。接着,“车辙指东城”一句,以车辙为线索,引出道路的方向与历史的痕迹。
“畴人堆垛烦推算,合薰莸、一气氲蒸”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农民的劳作比作堆垛,同时巧妙地融入薰莸(香草与臭草)的对比,寓意着在一片土地上,既有美好的事物也有不那么美好的存在,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自然与生活的复杂面貌。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社会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未领女儿香味,先仪将相雷名”则通过对比女儿的香气与将相的名声,表达了对女性美与权力象征的思考,暗示了社会角色与个人特质的多样性。
“回途天气欠分明。饤饾半阴晴”描绘了返回时天气的不确定性,以及旅途中的半阴半晴,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隐喻了人生旅途的多变与不可预测。
“此行非赴山灵约,试商量、圃学农经”表明这次旅行并非为了某种约定或仪式,而是出于对自然知识和农业实践的兴趣与探索,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送客一轮月晕,愁予十里鸡声”以月晕和鸡鸣作为结束,月晕预示着夜晚的来临,鸡鸣则是黎明的预告,两者之间形成了时间的循环与生命的交替,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日常的深切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清末文人对于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思考。
山行无晨暮,日暝崖谷昏。
哀猿落客泪,永路惊旅魂。
凭陵高山巅,俯视大江奔。
迥环岛屿合,萦转洲渚屯。
行云赴楚天,飞鸟下蜀门。
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
忆昔李氏末,烟尘暗中原。
奸雄竞草窃,割据穷海根。
干戈百年后,见此败屋垣。
我来属清秋,登览无俗喧。
山深虎豹归,水静蛟鼍骞。
临风独笑吒,浩荡欲飞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