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奁中、白蘋风起。扁舟乘兴容与。
卞峰未抵皋亭好,便挂归帆南浦。朝至暮。
听两岸萧萧,一派秋声去。贪看云树。
任倚榜沉吟,推篷欹坐,收拾眼前句。
闲情好,寂寞谁为伴侣。漫寻沙觜鸥鹭。
有人更在烟波外,欲向画中呼汝。留且住。
同泛入、芦花野馆桥横处。衔杯共语。
怕索米长安,马头鞭影,催别短亭路。
镜奁中、白蘋风起。扁舟乘兴容与。
卞峰未抵皋亭好,便挂归帆南浦。朝至暮。
听两岸萧萧,一派秋声去。贪看云树。
任倚榜沉吟,推篷欹坐,收拾眼前句。
闲情好,寂寞谁为伴侣。漫寻沙觜鸥鹭。
有人更在烟波外,欲向画中呼汝。留且住。
同泛入、芦花野馆桥横处。衔杯共语。
怕索米长安,马头鞭影,催别短亭路。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归航图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的情感流转。开篇“镜奁中、白蘋风起”,通过镜中的倒影和微风轻拂白萍,营造出宁静而清冷的氛围。接着,“扁舟乘兴容与”表达了词人乘船出游的兴致盎然。
“卞峰未抵皋亭好,便挂归帆南浦”两句,词人认为眼前的景色已胜过远处的卞峰,于是迫不及待地挂起归帆,驶向南浦,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接下来,词人沉浸于沿途的秋声之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贪看云树”至“收拾眼前句”,词人陶醉于自然美景,沉思冥想,捕捉灵感,将所见所感融入诗句之中。他感到孤独,却享受这份闲适,期待能有伴侣共享此刻的宁静。
“闲情好,寂寞谁为伴侣”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心境,他试图在沙嘴寻找鸥鹭作伴,甚至想象画中之人也在呼唤他。词人希望停留在此,一同泛舟芦花丛中,享受野馆桥边的恬静。
最后三句,“衔杯共语”、“怕索米长安”和“马头鞭影,催别短亭路”,词人设想与同伴举杯畅谈,但又担心离别在即,暗示了旅途的短暂和离别的不舍。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秋日归航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内心活动,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和归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