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颜文字照浯溪,神物于今长护持。
崖边尚有堪磨处,留刻中兴第二碑。
元颜文字照浯溪,神物于今长护持。
崖边尚有堪磨处,留刻中兴第二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浯溪时的所见所感。"元颜文字照浯溪"表明溪水清澈,能够映射出古代颜真卿书法的雄伟气势。"神物于今长护持"则是说这种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一直被保护至今,具有神性的存在。
"崖边尚有堪磨处"指的是在悬崖之上,还保留着古人刻字的痕迹。"留刻中兴第二碑"则说明诗人看到了一块记录历史的石碑,是关于某个朝代或事件的记载,可能是对当时政治、文化或军事成就的纪念。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浯溪的自然美景,而且也透露出一种时间的厚重感和历史的连续性。李若虚通过这短短几句,展现了他对于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深刻感悟。
秋光澄几牖,入夜有余清。
丛菊绚屋壁,环向各为情。
华镫更交辉,群蕊滋晶莹。
徵歌引羽商,箫管问瑶笙。
曲缓落轻尘,缥缈度新声。
气静欲息机,那复世味撄。
嗟彼利禄客,役役多所营。
何如付澹忘,杯酒慰平生。
微醺醒归路,天半斗参横。
南塘小儿弄兵戏,抹额红巾等山魅。
夜切人肝作脯甘,对裂轻缯如破絮。
杀人不死还等闲,随上军门求补吏。
山中日日报揭竿,百道军书勒簿尉。
簿尉何能令请行,牙兵几队趋山际。
昨日书来珍重看,云已破贼数十辈。
留之不可诛不胜,细作爰书别党类。
我闻此语心独欢,贤者宁不当如是。
呜呼作贼不死死者冤,民不作贼将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