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林脱馀照,栖鸦上林端。
危枝不容足,踏踏殊未安。
相乘狐狸暴,宁苦风霜寒。
微生尚忧患,物理几相残。
晚林脱馀照,栖鸦上林端。
危枝不容足,踏踏殊未安。
相乘狐狸暴,宁苦风霜寒。
微生尚忧患,物理几相残。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林间的景象,通过栖鸦的动态和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幽思与忧虑。
首句“晚林脱馀照”,描绘了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林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栖鸦上林端”一句,将视角转向了林梢的乌鸦,它们正缓缓飞向巢穴,这一画面既生动又富有诗意,仿佛是自然界的和谐一幕。
“危枝不容足,踏踏殊未安”两句,通过乌鸦在树枝间跳跃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定感。危枝象征着不稳定的生活状态,而乌鸦的“踏踏”声,则是对其处境的担忧与焦虑的体现。
接下来,“相乘狐狸暴,宁苦风霜寒”两句,将视角从自然界的生物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狐狸的“暴”可能象征着社会中的不公或恶行,而“宁苦风霜寒”则表达了对这些恶劣行为的无奈与痛苦。这两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微生尚忧患,物理几相残”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微生”(微小的生命)面前,忧患无处不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切似乎都在无情地相互残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和谐共存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乃至社会的深入洞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切忧虑。
我唐有僧号齐己,未出家时宰相器。
爰见梦中逢五丁,毁形自学无生理。
骨瘦神清风一襟,松老霜天鹤病深。
一言悟得生死海,芙蓉吐出琉璃心。
闷见有唐风雅缺,敲破冰天飞白雪。
清塞清江却有灵,遗魂泣对荒郊月。
格何古,天工未生谁知主。
混沌凿开鸡子黄,散作纯风如胆苦。
意何新,织女星机挑白云。
真宰夜来调暖律,声声吹出嫩青春。
调何雅,涧底孤松秋雨洒。
嫦娥月里学步虚,桂风吹落玉山下。
语何奇,血泼乾坤龙战时。
祖龙跨海日方出,一鞭风雨万山飞。
己公己公道如此,浩浩寰中如独自。
一簟松风冷如冰,长伴巢由伸脚睡。
促驾踰三水,长驱望五原。
天阶分斗极,地理接楼烦。
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
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
戍古秋尘合,沙寒宿雾繁。
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兰渚浮延阁,蓬山款禁园。
彯缨陪绂冕,载笔偶玙璠。
汲冢宁详蠹,秦牢讵辨冤。
一朝从篚服,千里骛轻轩。
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喧。
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
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藩。
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门向红尘日日开,入门襟袖远尘埃。
暗香惹步涧花发,晚景逼檐溪鸟回。
不为市朝行路近,有谁车马看山来。
可怜严子持竿处,云水终年锁绿苔。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
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
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
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