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下菰城,乃在衡山址。
卜筑自何人,云是楚公子。
连峰负崇墉,重皞抱溪水。
得非蒸土成,讵乃久不圯。
衢路化为田,睥睨犹可指。
牛羊恣来牧,狐兔穴不起。
想当豪贵时,宾客盛莫比。
高门游侠窟,诸侯交贽礼。
剑佩纷相摩,杂沓曳珠履。
荣华不可常,零落今如此。
岂徒雍门琴,独下田文泪。
迢迢下菰城,乃在衡山址。
卜筑自何人,云是楚公子。
连峰负崇墉,重皞抱溪水。
得非蒸土成,讵乃久不圯。
衢路化为田,睥睨犹可指。
牛羊恣来牧,狐兔穴不起。
想当豪贵时,宾客盛莫比。
高门游侠窟,诸侯交贽礼。
剑佩纷相摩,杂沓曳珠履。
荣华不可常,零落今如此。
岂徒雍门琴,独下田文泪。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衡山脚下的古城——下菰城,据传是由楚国公子所建。诗人通过描绘连绵的山峰、崇高的城墙、环绕的溪流,展现出古城昔日的雄伟壮观。他想象昔日豪贵之时,城内宾客如云,高门显赫,剑佩交错,繁华热闹。然而,如今的下菰城已风光不再,道路化为农田,昔日的奢华已成遗迹,只有牛羊放牧和自然生态留存。诗人感慨荣华易逝,繁华落尽,暗示了世事无常,如同雍门琴声和田文泪,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整体上,这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