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云堂下雨毵毵,哭寄长歌为晋庵。
诗律独追唐逸响,史评常陋晋清谈。
入参台鼎阶无几,退谢藩垣疏有三。
百岁高名碑石在,松阴十里锡山南。
归云堂下雨毵毵,哭寄长歌为晋庵。
诗律独追唐逸响,史评常陋晋清谈。
入参台鼎阶无几,退谢藩垣疏有三。
百岁高名碑石在,松阴十里锡山南。
这首挽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首句“归云堂下雨毵毵”,以雨丝轻柔地洒落在归云堂上,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悼念的场景。接着,“哭寄长歌为晋庵”直接点明了悼念的对象和方式,通过长歌表达哀思。
“诗律独追唐逸响,史评常陋晋清谈”两句,既是对逝者文学才华的赞美,也暗含了对逝者历史评价的惋惜。这里将逝者与唐代诗人相比较,突出了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史评常陋晋清谈”的表述,表达了对逝者在历史评价中被低估的遗憾。
“入参台鼎阶无几,退谢藩垣疏有三”则从仕途经历的角度,描述了逝者虽曾接近权力中枢,但最终选择退隐,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其中,“台鼎阶”象征高位,“藩垣”则代表远离权力中心的退隐生活。
最后,“百岁高名碑石在,松阴十里锡山南”两句,以逝者百年高寿、名声永存的形象收尾,强调了其生命与声誉的长久。同时,通过“松阴十里”与“锡山南”的具体地点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寄托了对逝者安息之地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逝者生平、才华、历史地位以及精神世界的描绘,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展现了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赞赏。
我不工诗,君却以诗篇示我。
因想到、本来面目,庐山真个。
猿背将军金镞羽,虬髯仙客丹炉火。
叫长空、霹雳一声飞,青天破。沧海句,凭谁和。
春江泪,凭君堕。是毫端活现,才人坎坷。
未免有情难遣此,呼之欲出斯公其可。
怪诸公、摹宋复摹唐,僵蚕裹。
醋醋同名,鹣鹣同命,十八姨也相怜。
九子金铃禁断,燕蹴莺穿。
红笺招来十姊妹,绣檀雕作两神仙。
分明似,月下茜裳,低鬟并倚朱栏。姗姗。
来静院,花枝上,幽禽乐意相关。
更祝瑶房结子,璧合珠联。
艳歌须唱金重叠,赐名新拜玉连环。
花中瑞,刚似两星添柳,叠炬颁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