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梦。秋梦。梦觉笛声三弄。空堂蟋蟀频鸣。
正是窗前月明。明月。明月。曾见几番圆缺。
秋梦。秋梦。梦觉笛声三弄。空堂蟋蟀频鸣。
正是窗前月明。明月。明月。曾见几番圆缺。
这首诗以“秋梦”为主题,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场景。首句“秋梦。秋梦。”直接点题,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模糊的氛围。接下来,“梦觉笛声三弄”,描述了梦中听到的笛声,三弄则暗示了音乐的循环与情感的起伏,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和情感深度。
“空堂蟋蟀频鸣”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蟋蟀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同时也与“空堂”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环境氛围。
“正是窗前月明”将画面拉回到现实,月光洒在窗前,明亮而清冷,与之前的梦境形成对比,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这一句也巧妙地运用了“正是”一词,强调了此时此刻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时间感。
最后,“明月。明月。曾见几番圆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明月的圆缺象征着时间的轮回与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变化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连续两次使用“明月”不仅强化了主题,也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更加完整,形成了一个闭环,寓意着人生的循环往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秋天夜晚独特的意境,以及对梦境与现实、时间和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江亭酒醒,听西风一笛,离愁吹起。
已拚乡心抛撇去,禁得桥阑重倚。
戴笠前盟,诛茅后约,洒尽平生泪。
丝丝疏柳,向人还更憔悴。
早分万里关山,吴箫燕筑,萍梗看身世。
何况西溟风雪路,多恐敝裘难理。
潮打裘来,海浮天去,归梦知何际。
苍茫云水,挂帆吾又行矣。
六月狮林,谁描出、一天秋景。
频携手、篁阴小院,松林幽径。
几杵疏钟惊客梦,半龛佛火传心影。
却吴棉、御后尚无温,阑干冷。长霄里,雨初静。
空阶外,风凄紧。听更阑无寐,寒添双鬓。
醉折花枝聊赌酒,闲吟秀句还分韵。
喜连朝、屐齿入山深,探奇胜。
桃花扇,何由见,才子佳人缘一线。
欢时喜共桃花宴,合时笑对桃花面。
悲时红迸桃花溅,离时香醉桃花片。
桃花阅尽国兴亡,抵死花心终不变。
江山破碎不如花,依旧桃花堪作传。
请君莫作寻常看,一字一血肝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