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空楼阁倚崔嵬,海色霞光万里开。
惊起头陀扫花去,传呼宰相看山来。
旌幢晓日千峰拥,骑从春风叠嶂回。
不向山僧留玉带,恐教猿鹤也疑猜。
半空楼阁倚崔嵬,海色霞光万里开。
惊起头陀扫花去,传呼宰相看山来。
旌幢晓日千峰拥,骑从春风叠嶂回。
不向山僧留玉带,恐教猿鹤也疑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半空楼阁倚崔嵬”描绘了山中楼阁高耸入云,与山峦相连的壮观景象。接着,“海色霞光万里开”则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天空与山色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惊起头陀扫花去,传呼宰相看山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中僧人与官员的不同活动,头陀在晨光中清扫花朵,而远方传来宰相观赏山景的消息,体现了山中生活的静谧与外界的繁华。
“旌幢晓日千峰拥,骑从春风叠嶂回”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清晨的氛围,旌旗与车马在阳光下与群峰相映成趣,春风吹过,山峦起伏,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
最后,“不向山僧留玉带,恐教猿鹤也疑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暗示了山中之景不仅为人类所欣赏,也为自然界的生灵所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统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之情。
朝采畹中兰,暮采篱下菊。
采采复采采,终日不盈掬。
为怜芳洁姿,忍受红尘触。
采兰杀风味,采菊盈芬馥。
落英固可飧,何如饱藜藿。
秋香亦可纫,何如鸣佩玉。
俾尔全其天,得志在岩谷。
所以山中人,终身抱幽独。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密叶成幄。
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
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
想端忧多暇,陈王是日,嫩苔生阁。
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披襟处、波翻翠幕。
以文会友,沈李浮瓜忍轻诺。
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
但尊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玉井之泉其源深,渊涵停蓄包千寻。
风行于上渺河汉,诸子浅陋其蹄涔。
茫无畔岸容鼍鳖,富有磊落潜球琳。
大原自出号学海,馀波散及蕃儒林。
有如霁月当空照,罗列万象中森森。
恭惟王明可用汲,一勺沃我思贤心。
推之四海泽焦槁,元戎十乘来骎骎。
铜梁玉垒日澄净,夜气晨光焕井参。
区区贱子愚且鲁,非曰能之学鼓琴。
慇勤三弄众掩耳,莞然一笑遭知音。
推琴而作喜欲舞,慨我得此踰兼金。
上方穆穆回元化,舍尔其谁扶当今。
传闻丹诏九霄下,衮舄未至虚宸襟。
请书国纪开皇极,雍容调燮阳与阴。
愿公自爱毋久外,天下苍生思作霖。
《寿黄侍郎》【宋·度正】玉井之泉其源深,渊涵停蓄包千寻。风行于上渺河汉,诸子浅陋其蹄涔。茫无畔岸容鼍鳖,富有磊落潜球琳。大原自出号学海,馀波散及蕃儒林。有如霁月当空照,罗列万象中森森。恭惟王明可用汲,一勺沃我思贤心。推之四海泽焦槁,元戎十乘来骎骎。铜梁玉垒日澄净,夜气晨光焕井参。区区贱子愚且鲁,非曰能之学鼓琴。慇勤三弄众掩耳,莞然一笑遭知音。推琴而作喜欲舞,慨我得此踰兼金。上方穆穆回元化,舍尔其谁扶当今。传闻丹诏九霄下,衮舄未至虚宸襟。请书国纪开皇极,雍容调燮阳与阴。愿公自爱毋久外,天下苍生思作霖。
https://shici.929r.com/shici/Cu3jf5J2p.html